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景德镇日报记者程万海:记者有情有义 新闻才有血有肉
日前,第十八届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揭晓,景德镇日报记者程万海独立完成的两篇消息荣获二等奖、一篇通讯荣获三等奖。
从踏上新闻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程万海就坚持做一名有情有义的记者,辛勤耕耘在基层一线,让笔墨跟着时代走,镜头围着百姓转,努力让自己写出来的新闻、拍出来的图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从事新闻工作八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江西日报》、《景德镇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等主流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3100多篇(幅),获省市新闻奖20余次,8次荣获景德镇市和乐平市两级外宣先进荣誉称号,曾被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授予“年度敬业奖”。
成为一名令人景仰的记者,是程万海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2008年,程万海如愿以偿成为景德镇日报社一名记者,了却了心中的夙愿。
初入行时,“引路人”谆谆告诫程万海,记者这个行业,唯有“脚板底下出新闻”,再无捷径。这成为了他从事新闻事业的一种信念。
2008年元旦,听说乐平有个农民叫程成高,他的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程万海当即搭乘客车赶往乐平,转辗多地找到了程成高,完成了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采访。
乘车回到景德镇,已是繁星满天。囫囵扒了口饭,程万海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等到处理好图片,将自己精心打磨的《乡村“爱迪生”》这篇稿子发出去,东方的天际线早已露出了鱼肚白。
5天后的《江西日报》“视觉新闻”,以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了《乡村“爱迪生”》,这让他兴奋不已,“小宇宙”瞬间被引爆,激情澎湃地投身新闻事业。
“当你看见我时,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时,我和新闻在路上”,这成了程万海工作的真实写照。短短半年时间,他收获颇丰,在《人民日报》发稿4篇、《光明日报》发稿1篇、《经济日报》发稿2篇,新华社播发图片新闻通稿21张,《江西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17篇。
“要想写出好作品,就必须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蹲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只有在接地气中传播时代强音,记者写出来的稿子才有价值。
程万海(右一)乘坐冲锋舟深入抗洪抢险一线采访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当天,程万海就联系了全国人大表余梅,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采访余梅,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我邀习大大来瓷都做客”》,登上了《人民代表报》的头版和江西手机报的头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牢记心间,把爱心融入笔端,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才有温度和热度。”程万海始终牢记“前辈”告诫他的话。
2008年6月11日,洪水将乐平市接渡镇湖滨村莲湖洲围困成了一座“孤岛”,洲上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情况万分危急。
当日一大早,程万海随救援部队奔赴莲湖洲,与救援人员一道苦口婆心劝说村民撤离,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拼搏的特殊战斗……直到当天下午5时,147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后,程万海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写稿、发稿,用文字和图片真实还原了当日的救援现场。
第二天凌晨,新华社、中新社分别向海内外播发了《江西乐平紧急转移受灾群众》的新闻通稿,全国20多家报刊和50多家网络媒体刊用。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日报》不仅刊发了《为了群众的安全》文字稿,“视觉新闻”还用了近乎半个版面的篇幅刊发了《“孤岛”救援》的摄影专题。
做有良知的记者,写有温度的新闻,是程万海的孜孜追求。
不法人员在山里焚烧电子垃圾提炼合金牟利,严重污染环境,影响村民身体健康。他与不法人员斗智斗勇,最终拔掉了藏在深山里一年多的生态“毒瘤”。
打着“保健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他“潜伏”进了课堂当起了卧底。被发现后,不法分子向他挥舞起拳头,威胁他不要多管闲事,可他不为所动;见威逼不成,不法分子转而利诱,被他严词拒绝。最终,不法分子被绳之以法。
为了帮助素不相识的人讨要400元被扣的押金,他被无证快餐店老板泼过一身热菜和油污,而后还遭人袭击,至今仍留下了外伤性耳聋的后遗症,常年遭受耳鸣的折磨。
程万海深知,记者有情有义,笔下的新闻才有血有肉。从事新闻工作8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坚守的新闻理想,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
一天一夜的22万超高压铁塔生死大营救,他忍受着白天烈日的炙烤和夜晚蚊虫的叮咬,没有离开现场一步,直到安全将贵州安顺黄俊东一家四口送上火车,他才回去伏案疾书。
干旱造成上罗源村400多名村民的饮用水告急,他向消防部队求救,将水罐消防车临时改成了“爱心水车”,为村民送来“生命之水”。
帮助农民工讨要血汗钱,他与“躲猫猫”的老板展开了智斗力博;乐平市双田镇上河村两名男孩神秘失踪,他倾力相助。央视一套《夕阳红》“百岁传奇”栏目里,他客串起了央视主持人;北京“明代御窑瓷器”对比展、天津直升机博览会、探访皖赣古驿道,无不留下了他匆忙的脚步;救助白血病患者韩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童项乐彬、重病女生董颖敏、尿毒症患者陈金林,处处有他忙碌的身影……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程万海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人间大爱——早在三年前,程万海就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成为江西省第43个器官捐献志愿者,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志愿捐献器官的媒体人。
远望穹空似碧黛,纵使韶华不在,激情依然澎湃。已届不惑之年的程万海,追求新闻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坚持让青春与梦想一起奔跑,努力使自己成为那个最棒的忠实记录者。(熊希伦)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