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随手转发一张照片35.5万骗到手 A03

2016-08-15 17:11 出处: 人气: 

微信上随手转发一张照片35.5万骗到手 A03

    □金陵晚报记者 陈菲
  通讯员 中苑

  新闻
  背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信诈骗的手段也花样翻新。受骗上当的市民日益增多,受骗金额也逐年递增,从几百块到几十万都有。记者从南京中院获悉,2016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电信诈骗案件17件35人,同比上升21.43%。失去财产的市民,生活陷入困境,精神上也遭受着巨大的折磨,深深的内疚让他们无法再面对家人、朋友,有人自杀、有人离婚。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情况,南京市两级人民法院决定联合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依法加大对该类犯罪的司法打击力度,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日前,南京江宁、溧水、高淳法院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筹安排下,将14名罪犯公开审判。

  类型案例

  1988年出生的周杰(化名)是福建人,初中毕业后便一直无所事事,总想着能不劳而获。
  2016年2月底的一天,周杰在刷微信朋友圈时,发现人在卖挖掘机,开价40万,微信中图片资料一应俱全。看到这则广告后,周杰灵机一动,想出一招。
  随后,周杰复制了挖掘机的相关图片资料,发在微信上,开价35万,向外出售。当然,周杰并没有实物,他只是想到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招数。
  说来也真巧,周杰发出出售信息没多久,就有买家找上门来,跟他咨询挖掘机的事。在周杰一番花言巧语下,这生意还真谈成了。只是,买家强调,在交易付款之前,周杰要发一张挖掘机装机运出的照片才同意付款。不过,为了表示诚信,买家同意,先付给周杰5000元保证金。
  闻言,周杰当即同意,他自己都没想到这生意居然成了。只是,这挖掘机装机运出的照片要如何弄到呢?
  周杰灵机一动,立刻与之前的卖家联系,称自己想要买一台挖掘机,一番讨价还价后,周杰同意40万元成交。这时,周杰提出,让卖家发一张挖机装机运出的照片,看到照片后,他才能付款。这对于卖家来说又有何难。于是,二人约定了出售时间后,卖家如约发给周杰一张挖机运出的照片。
  照片到手后,周杰转手就发给了他的“买家”,就这样,微信上转发了一张照片,周杰与买家的生意就做成了,他顺利收到了对方打来的35万元货款。
  钱一到手,周杰便消失了。几个小时后,当买家试图与周杰联系时,怎么也找不到人,意识到被骗后,买家报了警。
  可能是钱骗得太容易了,周杰得手后,也兴奋了一阵,但随后他就开始不安起来。
  最终,在良心的谴责下,周杰选择了自首。2016年3月1日,周杰向警方投案,归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诈骗他人的事实,并将赃款35万元还给了被害人,连5000元保证金也一并退还了。由此,周杰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7月20日,江宁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院认为,周杰诈骗他人财物数额高达三十余万元,且事后为防止赃款被冻结,将赃款转移至他人的银行卡中,不能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
  综合考虑周杰犯罪的事实、情节、认罪悔罪的态度,法院以诈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揭开骗子的招数

  常见的五大类电信诈骗

  类型一 天上掉馅饼

  ■常用套路
  犯罪分子编造各式各样的中奖信息,利用普通人贪图便宜的心理,诱骗被害人上当。
  这类犯罪通常会利用时下流行的元素,例如近几年,“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甚高,有的犯罪分子利用此类电视节目进行诈骗,对外发布虚假的中奖信息,在被害人拨打领奖电话时,以手续费或者风险基金等名义,诱骗被害人将钱款汇入指定账户。

  类型二 亲情介入

  ■常用套路
  典型的如冒充熟人诈骗,昨天上午高淳法院宣判了张国成等诈骗案、李其润等诈骗案均属于该种情况。被告人打电话给被害人冒充被害人所在单位领导、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编造各式借款事由,骗取被害人财物。

  类型三 迎合需求类

  ■常用套路
  例如以虚构推荐“优质股票”为手段实施诈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参与炒股的人群急速增多。有的犯罪分子即抓住部分股民急于通过炒股致富的心理,通过先向股民群发股票上涨的虚假短信,后通过电话与股民联系,谎称公司掌握股票交易的内幕信息,保证所推荐的股票上涨等骗取客户交纳“会员费”“提成费”。

  类型四 误打误撞

  ■常用套路
  典型的是以假冒汇款或者催还借款名义实施的诈骗犯罪。犯罪分子采用群发短信方式发布虚假的汇款或催还借款的信息,恰逢有的被害人正在准备办理汇款、还款事宜,收到短信后也未加核实,将钱款汇入错误账户。

  类型五 制造危机

  ■常用套路
  犯罪分子发布恐吓式信息实施诈骗,目前常见的有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谎称被害人“银行账户出现异常、医保卡出现异常”,并留下联系电话。待被害人回拨时,设置人员冒充银行、医保中心、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连环诈骗。

  法官提醒

  抓住20分钟“黄金窗口期”有助挽回损失

  第一 这两种必是诈骗
  凡是要求预付费用的中奖信息,均为诈骗。凡是以账户安全为名要求转移账户资金的电话,均为诈骗。

  第二 急事缓办
  自称领导需要借款、账号临时变动、亲属遭遇危机等内容的电话、信息,一定要与当事人直接联系或者要求见面支付。

  第三 保护个人信息
  涉及个人账户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透漏给第三人。不要当着陌生人的面,电话查询银行账户信息(目前有凭着拨号音破解银行账户或密码的软件)。

  第四 保留证据
  第一时间选择报警,报警越及时,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被害人在转账后20分钟内报警,公安机关有较大机会及时冻结账户,为被害人挽回损失。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