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留存的微信

2016-06-02 13:20 出处: 人气: 

  接到西青作协关于陈子茹主席不幸病逝的讣告,闻讯不禁凄然北向,习惯地绰起手机给陈老的手机发去一悉唁电:“惊闻陈主席不幸病逝,深为痛悼,鄙人远在外地不及跋涉,拜托晨曲先生代为致祭。呜呼!陈主席千古!向主席家人致以深切慰问,顺便节哀!”微信发出了,却再也收不到回复了。此时我回过神来,凄然感到阴阳相隔,陈老已为过世之人了。

  倥偬有日,多次打开手机,观看陈老与我的微信谈话,不忍删去,愿这些记录过去友谊交往的记忆永远留存。愿一颗献身西青文化事业、诚挚待人的热忱星光闪烁照人。

  曾经拜托陈主席为拙作长篇小说《大船》作序,陈老慨然允诺,岁末即成,发在天津作协《天津作家》刊物上。题目是《摆弄大船的行家里手》。序文发表后他微信告知我:“《大船》序《天津作家》已发,不知见到否?”陈主席的序言已经在诸多刊物和网络中有载,为拙作增色。

  陈老是有着浓烈诗人气质的性情中人,他的为人正如他的诗歌一样炙热。兴之所至,激情豪放,诗性徜徉流淌不可遏止。套书的事情是由西青作协组织出版的《卫西诗丛》,陈老操持编辑了西青五位诗人的专辑,开始准备筹措让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陈老来电告知,激励大家促成这桩诗坛盛事,故而对出书之事信心满满,可见他对地方文事当仁不让,对文友诸请推诚相荐。当时百花出版社孙静编辑来电,要在卫西诗丛名下署一总编名,大家一致推戴陈老,可见陈老诗坛感召力之巨。不期然,百花出书事情接洽未能成功。陈老在其后信息中写道:“我又给北岳文艺出版社刘编辑去了电话,几人书稿已传过去,排版不规范,我让出版社重排制作了一下,制作完再说。”陈老在百花出丛编诗集未果的情况下,连忙联系在域外笔会上结识的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刘卫红编辑洽谈出书事宜,并且组织作者给北岳寄去稿件。北岳发现原稿编排不规范,又进行了三审三校重新编排,最终算落停。其间几次往复修改校定,绸缪规划,沟通联系,费尽辛劳,陈老的甘苦付出,不言而喻。接着就是复印的事情,陈老与芳芳一起经过几次多方面联系商洽,才促成《卫西诗丛》最终付梓。继而陈老又热衷联系出版《白青爱情诗选》,擢拔之情铭感肺腑。

  陈老非常关注拙作长篇小说《大船》在网络评选中的进展情况,召集文友投票支持。信息言:“加油,向3000大关冲刺!”“向4000冲刺,向5000进发!”“好哇,我一直在坚持用手提在投,争取名次靠前一些。”从这些简短的文字中仿佛看到陈老对地域文化的燃烧的热血在奔腾,他对家乡故土上生长的每一株文学幼苗都倾注了满腔的心血,他对文学的爱是大而化之的延伸到对文友和人乃至家乡一草一木的高度热爱,这些是从他浩繁的文学著作中随处可见的。斯人已去,精神不死!

  陈主席的热诚是人所称道的,笔者曾经朗诵过他歌唱家乡景物的诗歌《苇淀人和芦苇荡》。诗人热情奔放的诗句赢得热烈掌声。请看“顶着地气破土竖满大淀半红半绿的苇锥\嫩得滴水的阔大苇叶\歌唱的呱呱鸡\芦花舞起秋风的梳子左右梳理魅力长发\雪花无声给亮黄坚韧挺拔的苇枪方队披上征衣。”如果不是诗人敏锐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景物,对家乡有着深切的厚爱,怎么会写出这样震撼的诗句。苇锥为什么半红半绿,苇叶怎么会滴水,呱呱鸡是什么?更加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把芦花比喻成靓女美丽长发,苇枪比喻成征战将士的方队,雪花为其披上征衣……诗歌中浓重的乡土蕴涵深深打动了听众,也会久久回响在我们每个西青文化人的心海里。西青文苑经久被子茹先生的“热”炙烤着,陶冶着……

  而今不会有沟通阴阳的信使带来陈子茹主席殷殷话语,恳切慰告,手机再不会收到他炭火般的鼓舞和呐喊。但是他留下的信息将永远留存在我长久的思念里。

(责任编辑: HN666)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