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欺凌,父母有责任给孩子一张“不受欺负的脸”!

2019-04-12 07:16 出处: 人气: 

毫不夸张,每一起校园欺凌都能把人气到牙根痒痒。

4月3日,保定市顺平县蒲阳镇两名初中生遭同龄人掌掴数十次,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引发社会关注。在这段3分40秒左右的视频中,一名手拿香烟、满嘴脏话的黑衣女孩不停掌掴两名身着校服的同龄女孩,期间只要受害方出言抗议便会遭到更为严重的殴打。有网友统计,两名女生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共遭掌掴36次。

事发后,顺平县专门成立“网传视频学生校外打人事件工作小组”,对该起欺凌事件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责程序已经启动。从官方回应看得出,当地有关部门对这起事件相当重视。尽管如此,后果又能怎样?实施欺凌的孩子及家长赔礼道歉了事?掌掴的女孩属于未成年人,刑责奈何不了她们,施暴欺凌了他人,恐怕难有什么真正实质意义上的惩罚,着实让人愤怒。

可是,对于被欺凌的两位女孩来说,她们的心理阴影到底有多大?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童年时期的霸凌伤害会造成孩子长大后心智健康、体能健康与认知健康都呈现贫乏状态。

两相对比,校园欺凌事件往往让人陷入复杂的情绪纠结之中。简单说,惩处不了施暴者,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受害者的安抚。从以往一系列校园欺凌事件的结果来看,客观效果上几乎都呈现出“保护”施暴者的状态。由此,到底该如何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日益成为一道难题。

治理校园欺凌,也并非没有动作。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部门也出台过各种“反欺凌文件”。能够意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出台治理方案这是好事,但是,杜绝校园欺凌事件,也不能完全依靠这些“文件规定”。

看看那些被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地点在城郊、农村学校的要多于城市学校,这最起码能说明,教育不到位是欺凌事件发生的一大主要原因,这其中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再深入想一想,每一个施暴的“问题孩子”背后,家庭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孩子或者不得不被隔代抚养,或者是家长压根不在意孩子的教育,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从而放纵孩子的成长。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论如何是不能回避的。因此,在治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家长是不是也应该被问责?这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分析校园欺凌时,其实我们一直忽视了一个问题:校园欺凌是被“惯”出来的。从施暴孩子的成长轨迹来看,在霸凌他人时,不可能一开始就下手这么“狠”,一定是从“欺负人”发展到“欺凌人”的。那么,在他习惯“欺负人”的阶段,是不是从没有“败绩”或者从没有被人“吓倒”过?习惯性的“欺负”畅所无阻,一天天升级,终于量变成“欺凌”。不妨试想一下,当他还处于“欺负人”的阶段时,如果因为欺负其他孩子受挫,因此体会到了欺负人应付出的代价,这样他还会一味“野蛮生长”吗?

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其他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做”。从传统的“价值正确”的角度看,很少有家长公开教育孩子“还击”回去。但是,这样的教育有没有“制造”出另一个问题:你的纵容,是不是让欺负人的孩子认为打人是没有问题的,这是被许可的。他现在觉得欺负人没问题,之后会不会觉得欺凌人也无所谓?习惯于欺负人的“苗头”没有掐灭,发展成“欺凌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家长也有必要及早告知孩子“父母不教育你,社会迟早替父母教育你”这样的理念。所谓的“还击”,并不是一定要打回去,而是要用适当的方式警告对方:你欺负人、你打人是不对的;我是不好欺负的!这其中,“适当的方式”到底该是什么方式,确实考验家长的智商与修养,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只可惜,不少家长忙于日常活计,很少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家庭教育。施暴孩子的家长很少给孩子灌输边界意识,受害者的家长恐怕也很少教孩子自保意识。长此以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直到发生极端欺凌事件被媒体推上头条,双方家长悔之晚矣。

客观说,反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杜绝此类事件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发力。在其他因素不好控制的情况下,身为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拥有一张“不受欺负的脸”,这也是在为反校园欺凌贡献自己的力量。(评论员 陈 方)

网友

@女人花——关键是怎样处理打人的孩子及家长!不能让校园欺凌以孩子小、不到负法律责任的年龄而不了了之!

@葡小萄——必须严肃处理,再多的说教也无济于事,让打人者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否则等打人者长大以后恐怕还有更加惊悚的事情发生!

@前进——关键是对挨打的学生已经造成心理阴影,这对孩子的将来是有一定影响的!

@孔松卓——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这样的伤害是一生的阴影。让被打孩子和家长满意才是处理结果好坏的标准!

@振弟——校园欺凌屡禁不止,是因为没有严厉的法律法规来惩处违法者!

@鸢飞鱼跃——关键是法律的缺失。现在我们农村都不敢酒驾了,不是村民素质提高,而是谁也怕吊销驾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校园。

@伟——“刑责年龄”是应该降低了。

@迷失的幸福——必须严肃处理,学校家长一同追责。这是我们看到的,看不到的又有多少呢?

@粗茶淡饭——校园霸凌事件太多了,应该好好管管。

@静水涟漪——“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施暴人,但受害人谁来保护呢?

@泪垂明珠——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还是建议“未成年人保护法”做出修改,对于违法犯罪的孩子不能姑息。

@探索无直线——正义不会缺席,但也要来得及时。

@琢玉——心理成熟得太早,处理得太轻。

(摘自燕赵都市报微信公号)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