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推延时到账功能

2018-08-27 20:18 出处: 人气: 

时下,移动支付带给人们的便捷不言而喻,但也给不少骗子以可乘之机。有时防骗的弦一松、手一抖,不该转的钱就转出去了。近期,微信、支付宝均上线了延时到账功能,帮助受骗人亡羊补牢。

7月底,济南赵女士发现自己某游戏平台的账号被封,急忙上网搜到一个号称能解封的“客服”。赵女士按要求将“操作费”通过支付宝转给对方后,却遭到拉黑。所幸,在转账过程中,支付宝风控系统提醒用户使用延时到账。发现被骗后,赵女士赶紧报案,将交易冻结。几天后,支付宝收到警方止付指令,转账被原路返还。

其实,通过延时到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已率先使用在银行自助柜员机上。201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资金24小时后到账。

专家介绍,随着银行自助渠道加大了对电信网络诈骗汇款的甄别和防范,不法分子开始更多地瞄准了第三方支付。有的冒用他人头像和昵称骗人转账,有的冒充客服人员以“交易异常”为由实施诈骗……转账延迟到账可以给受骗人报案、公安机关和第三方支付阻截资金留出“黄金时间”。

为此,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陆续推出延时到账功能,用户可以选择2小时或24小时后到账。

需要提醒的是,延时到账并不能撤销交易。如果处理不及时,时间一到,钱款依然会通过第三方支付进入对方账户。

“面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银行与警方沟通日渐顺畅,还共同开发了查控系统,涉案资金查询冻结效率进一步提高。相比之下,第三方支付机构、警方、受害人之间的沟通效率相对较低,案件处理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位第三方从业人员表示。

“要解决这个痛点,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警方优化反诈骗流程。”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芮雄文表示,选择延时到账的用户,如果在到账前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并向支付机构上传报警的相关凭证,这笔转账就会被临时冻结。一旦警方判断确实系诈骗,转账就能原路返回。

专家建议,依托大数据,第三方支付机构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线应进一步前移。一方面,支付机构需加大与警方的风险客户数据共享,建立风险黑名单库,自动实施拦截;另一方面,当用户转账资金超过一定额度时,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验证,如让用户补全被掩码的姓名等,以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 据新华社电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