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爱心接力为流浪老人寻亲

2017-12-14 06:59 出处: 人气: 

微信朋友圈爱心接力为流浪老人寻亲

留宿街头的老人 摄影/记者 杨晓红

  “老人露宿街头七八年了,就靠附近的居民接济,多次给他安排住处他也不住,最近通过朋友圈转发了老人情况,目前已经有五六个丢失老人的巴盟人赶来认亲。”12月1日,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恒祥养老院副院长张万军对记者说。

  当天早晨,记者在稀土高新区恒祥养老院副院长张万军的带领下来到老人的“住所”。记者看到,老人已经起床,被褥和日常生活所需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被堆放在稀土高新区油坊幸福家苑小区外的甬路上,一个装着咸菜的塑料桶里全是冰碴。老人瘦瘦的,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外面披着一件崭新的军大衣。老人说他刚刚吃过一个饼子,他哪也不去。之后就再也不愿意与人有过多的交流,拄着一根棍子,向远处走去。

  当天,记者正好遇到一对看到朋友圈里的消息前来认亲的巴盟夫妻,但是非常遗憾,这位老人并非他们要找的人。这位来认亲的樊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相貌清瘦的老人,1993年的时候因为与家人生气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他们从朋友圈里看到老人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后觉得跟他父亲的脾气性格都很像,而且神似,结果很失望。

  一直关注这位老人情况的张万军向记者介绍,油坊幸福家苑2008年交工,他是2008年夏天搬进来的,2009年居民开始大批入住,那时他就听说小区外面有个老人露宿街头,但没有见过。2010年张万军在小区里开了家养老院,这才开始关注这位老人。

  张万军说,这位老人在油坊幸福家苑小区外已经待了七八年了,无论春夏秋冬,他晚上都睡在一家火锅店的门外地上,白天则坐在一张小凳上。饿了,他会向人们要钱买吃的,这里的居民很善良,只要他张口,都会给他一块两块,有的年轻人甚至五十一百地给,附近饭馆的老板和店员们也会给他一些剩饭剩菜。

  “他知道这里的居民对他好,所以一直待在这里。我曾问过他,他说他家是巴盟的,好像在杭锦后旗或是五原县,他今年75岁了,姓苏,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没有。他对人很防备,问得多了,就什么都不肯说了。”张万军对记者说。

  对于一名75岁的老人来说,夏天露宿街头还勉强可以,冬天天寒地冻,他如何受得了?“这些年,他的事儿愁坏了稀土高新区的管理部门,一到冬天,稀土高新区社管局的领导就会派人来动员他住进养老院去,可他说什么也不肯。高新区社管局没办法,只好给他铺的盖的穿的买一堆送过来。”张万军说,“今年快立冬时,我和稀土高新区社管局、辖区派出所的人又来劝他,可还是没有劝动。听说他以前曾经在某地屋子里住过,结果半夜进来人抢了他的钱,之后他再也不肯住在屋子里了。”

  一旁,一位中年男子叹息地证实了张万军所说的老人曾经遭人抢劫的事儿。可能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老人对封闭空间的排斥和恐惧。

  11月23日感恩节这一天,“巴盟人在包头”公益微信群的10多名成员得知了老人的事情后,去看望了老人,为他带去了两床新棉被、三顶新棉帽、一双新鞋,还有外套、袜子、手套、食物、钱等物品。可面对众人的爱心,老人也根本不会靠近,说两句后就会躲开。

  针对老人的特殊情况,张万军告诉记者,他曾经跟老人说,如果他不喜欢养老院的生活,可以白天出去,晚上回来睡觉,可是老人还是不答应。今年,稀土高新区社管局希望他将老人管起来,说老人不肯进养老院,哪怕他能天天给他送去一日三餐也行,多关注一下他的情况,社管局会给养老院一些费用。

  张万军对记者说:“下一步,我们养老院会和政府就老人的照管问题签一个代管协议,但我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老人找到家人。”

  11月23日晚,“全球巴盟人”微信群发布的《帮流浪的巴盟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信息被大量转发,大家希望尽快帮助流浪老人找到家人。

  文/本报记者 杨晓红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