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微信若制造假新闻,定会“玩火自焚”(新浪网推荐)

2017-06-13 15:09 出处: 人气: 

 记者从青岛市市南区警方获悉——拍摄并造谣“肉松蛋糕是棉花做的”视频的那两位青岛大姨被警察抓起来了!警方通过调查取证,已经将二人抓获,并认定二人已经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处以行政拘留5日!(5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

  青岛这两位大妈造谣棉花肉松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这一事件告诉我们,包括笔者在内,玩微信,也要懂一点“新闻ABC”。

  宽泛地说,也要懂一点“新闻ABC”,也即要懂一点新闻的基本常识。

  具体说来,此处之“A”,也即“什么是新闻”。所谓“新闻”,简单地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核心是“事实”,是“真实”。“两位大妈造谣棉花肉松”,问题正出在“真实性”上。现代技术条件下,除了文字新闻有可能“造假”之外,新闻图片有可能“PS”,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玩微信时,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上,每年都有人制造“假新闻”,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要有这个识别能力。

  此处之“B”,要知道“我也是总编辑”。通常,报纸上一则新闻的面世,首先要记者去采访并写稿;接下来,稿子送给编辑大人“斧正”;再接下来,编辑将“斧正”的稿件呈送给编辑室主任“把关”,编辑室主任“修改”之后再请副总编辑定夺,有的稿件副总编辑拿不准的,还得请总编辑“裁定”,这是最起码的“过五关,斩六将”,有的报社“门槛”还更多。而如今,微信成了人气最旺的“大众传媒”,其中,像“棉花肉松”这类的新闻,那两位当事的大妈,可以说,既是“记者”,也是“编辑”,还是“总编辑”,遗憾的是,她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把自己混同为普通老百姓”而“随心所欲”,结果呢?造谣棉花肉松,给当事的商害造成“天灾”,甚至于是“灭顶之灾”,呜呼哀哉!

  此处之“C”,舆论监督者也应该被监督。新闻的功能之一是“舆论监督”,是针砭时弊;但,新闻工作者,你在编发批评报道之时,你在从事新闻舆论监督之时,也应该接受社会之监督,你不可玩“灯下黑”,你不可“打电筒——只照别人”。所以,玩微信时,我们自己一定要坚持“不制造假新闻”。青岛这两位大妈的“棉花肉松”,旨在批评商家的“假冒伪劣”,但,新闻的命根子是“真实”,你这“棉花肉松”一旦成了假新闻,受伤的不仅是商家,也必将“玩火者自焚”;所以说,当我们“微信曝光”时,你得事先准备着,有人会跟你打官司,有人会告你是“制造假新闻”,而一旦败诉,那就得承担法律责任。因此,玩微信,我们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之前,要有“打官司”的思想准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你就不怕“监督者被监督”。

  “两位大妈造谣棉花肉松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当事的商家不经意间被做了一个免费的“大广告”,这也算是“花边新闻”吧。

长江网网评员:张传发 编辑:宗夏

——2017-6-6   中国社区报(责任编辑;杨炜鹏)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