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小程序既非APP的“终结者” 也非微信的“万能药”
小程序既非APP的“终结者” 也非微信的“万能药”
本报记者 贾丽玮报道
近几日,荣登朋友圈热度榜首的非小程序莫属。
业内一直受关注的微信小程序,于1月9日凌晨正式出现在用户的视野中,随后,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发出一条内容为“2007.1.9”的朋友圈动态,并配有6张当年iPhone发布会的图片。有人说,10年后,张小龙选择与初代iPhone诞生的同一天发布小程序,可能有意想通过小程序,来表明微信将要改变世界的野心。
小程序的技术变革
小程序华丽登场后,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程序虽小,但对外界的影响却很大,很多用户都在翘首观望。
目前来看,用户可以根据线下扫码、微信搜索、公众号关联、好友推荐以及历史应用这5种方式使用小程序。
据介绍,微信小程序是一种直接在微信中运行的“轻量级”应用。腾讯副总裁、微信负责人张小龙曾这样解释,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实现应用程序无处不在的愿景。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
而“用完即走”的含义在张小龙看来,即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一旦用户完成了他的任务,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产品里面。这也是微信作为一个使用工具的目的所在,为了帮助用户提高效率,能更好地去完成任务,也试图将用户碎片化的时间得到优质利用。
据记者了解,微信的小程序在同类领域中并不算史无前例,前几年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推出过类似的产品。然而,前两者发展的并不算成功。而有些网友在体验后,觉得微信小程序使用感也一般,并无太多惊喜。那么,小程序会不会重蹈轻应用的覆辙?
有业内人士认为,微信小程序相较于百度轻应用和支付宝生活等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前者属于网页版应用,其用户体验远不如原生应用更直观,而小程序是把原生的组件直接嵌入进来,比网页体验会要好。
微信小程序目前主要提供公众号关联、对话分享、搜索查找、小程序切换、消息通知、历史列表等主要功能,之所以没有设置分享、群发、推送等满足各企业需求的丰富功能,在易观分析师总经理董旭看来,是因为这些对于小程序成为超级入口没有什么益处。
“对于用户来说,信息爆炸已经接近临界点,从用户需求角度,开始强烈呼唤做信息减法。而这一临界点在之前的时代并没有积累到今天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小程序比之前的产品更加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另外,技术的发展、使用体验等,也将是小程序能否为大家广泛使用的关键点。”董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补充道。
与APP间的较量
随着小程序的诞生,关于“小程序会不会取代app”的争论就一直不断。
不言而喻,张小龙对微信小程序定的期望或许是取代APP,但就目前用户体验反馈来看,大部分人对小程序的出现仍处于理性的观望态度,表示不会盲目卸载app。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不需要单独下载安装App”,这一点听上去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大部分人手机里安装的一些App经常会被忽略,甚至是长期处于闲置的状态。彻底删掉又怕临时需要,而留在手机里还要占着内存。而小程序的降临,似乎恰好能解决这一困扰,用户再也不需要为偶尔团购一张电影票而下载几十兆的app了。
中研普华研究员危仁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程序实际上是微信提供的一个“场景”,这种技术手段和客户流量也只有微信能够做到。微信小程序出发点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而目前微信小程序还不具备取代手机app的条件,而且以后也不会完全替代。不过,未来一段时间,小程序会是App的简化版、轻量版,聚合版。”危仁鹏补充道。
按照目前微信小程序的情况来看,董旭也同样认为,现阶段并不会完全取代APP,而微信小程序可能比较适合拥有使用场景的高频低深度产品。
“腾讯方面则希望小程序能够成为一个连接线上线下、再次集中流量的超级入口(PC时代是搜索)。”董旭说,小程序的价值在于当用户主动寻找产品时可以随时找到、随时使用,而当用户不需要时,不希望小程序作为企业的推广和唤醒通路。
记者从近几日的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小程序的微信搜索入口中不完全支持模糊搜索,很多小程序必须精确匹配才能搜到并进入,显得尤其麻烦。还有不少用户反映部分小程序产品出现了闪退、加载过慢等问题。
其实,在大多数用户的手机中,微信虽然主要用来聊天,但它的耗电量和占内存量依然能排到众多app的前几名。如果再承载各类臃肿的功能,势必会更卡、更耗电、更占内存。这也说明了小程序注定不适合完成复杂的任务,也不适合高频App。
“在一些高频的APP使用上会受制于系统运行功能,不能达到APP的流畅性、稳定性、快捷性。”危仁鹏表示,毕竟,小程序的运用是基于微信的,而微信已经是操作系统上的一个App了。若期待小程序能和普通App一样流畅,从技术上来说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当小程序实现同样操作时,会相对多一层计算,从计算角度来看,不论是处理器还是内存,必然会降低效率,这可能也是小程序存在的先天缺陷。
前景有待考量
在张小龙看来,小程序的短期不可高估,长期则不可低估。
“无处不在,随时访问。”是张小龙对于未来应用程序形态的一点希望。现在,用户每天频繁地打开微信,在运行微信的过程中,还能通过小程序“顺便”解决其他需求,这也是其最大优势所在,有分析认为,“无需安装、触手可及、无需卸载”的特点更符合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危仁鹏表示,微信小程序很可能改变用户的手机应用使用习惯,他说:“这是张小龙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是二维码”趋势的一次大胆变革,借助微信小程序,用户节约了时间成本,对于商家而言,节约了服务成本,未来更多的商家更容易实现产品的移动互联。”
“互联网应用和使用习惯的发展关键在于平台+运营+盈利,微信有这个平台,就看如何运营,而能否为广大商家创造价值与盈利是持续发展的条件。”危仁鹏补充道。
而董旭表示,小程序的商业价值在未来将不体现于直接的盈利上面,而是主要通过建立超级入口地位、通过构建新的线上线下交互通路提升生态力量,进而提高商业价值。
不过,不看好这种“app+微信”模式的也大有人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小程序体验感缺失严重、差强人意,真正的APP企业不会趟这浑水,而是做好原生APP的服务等各项功能。目前试水者都是一些争先恐后的“跟风者”,即希望跟上小程序的这波热潮,引发关注,达到影响力快速扩散的目的。而且,小程序并不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谈及前景方面,小程序的发展必然还将取决于其他一些方面的影响,董旭举例道,首先,小程序与微信生态的关系。其次,微信希望小程序承载的价值与企业利用小程序希望获得的价值之间的博弈,以及用户希望小程序提供的便捷、易用与小程序存在过载隐患的矛盾。还有一些其他入口生态,如应用商店、百度阿里相关产品、分发渠道等,与小程序开展竞争的结果。包括用户行为数据归属问题。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一个小程序是可以绑定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微信公众号可以绑定5个小程序。这样看来,用户可以通过公众号导流到小程序环境下,完成更丰富的交互、交易等服务。而这也是小程序发展的一大市场。
不过,张小龙曾经说小程序和公众号没有关系,但是,在功能上,小程序和公众号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他们之间的侧重有所不同,公众号侧重内容,而小程序则更注重工具属性,提供服务。
比如说,微信公众号刷量、刷粉的情况一直都存在,对用户体验有很大伤害。而小程序没有订阅关系,不能推送消息,也不能转发朋友圈,这就从源头杜绝了商家做营销活动,也避免了打扰用户的行为,小程序只是一个安静的存在。
据悉,审核上线的小程序数量在不断地增长,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有不少生活必需的APP没有创建自己的小程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时间的考验,可能会有越来越多人搭上这辆新车。
“总的来说,未来属于移动互联网,APP很长时间都会主宰移动互联网应用,目前来说APP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一些特定场景和功能的APP或者领先于APP的应用程序来有待发掘,微信小程序是个‘大众版APP’,前景是值得期待的,是入口但不是终结者。”危仁鹏说。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