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女”微信荐股 监管部门应有作为

2016-11-30 12:33 出处: 人气: 

这类“美女微信荐股”,只要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惹不起还是躲得起,大不了不去添加罢了。但对监管部门来讲,却不能有这种思维,否则等于是任由个人信息泄露泛滥成灾、纵容诈骗团伙为所欲为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人的微信明显多了不少添加好友的请求,多数头像是青春靓丽的美女,看朋友圈似乎也是正常的生活照、拉家常。但只要一添加,三两句话对方必定聊到有没有投资股市之类的话题。没错,这就是近日媒体报道的“美女微信荐股”“野鸡投顾”现象。

实际上,这些所谓“美女”,不过是“机构”为了诱惑投资者上钩耍的花招,而这些“机构”又多数是“小作坊”、骗子团伙。据11月2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期,在微信上出现了许多荐股专家,他们打着“内幕票”的名义,在微信上为人荐股,号称不盈利不收费,盈利后分成即可,以此诱使投资者上当。还有的是发送手机类似短信内容荐股—— “明日关注××股票,我们今日盘中建仓,明天拉升出局!想短线合作找我!”

曾经令我比较困惑的是,为什么这些荐股“专家”那么精准定位,能够有针对性地向炒股的人荐股(一些炒股的朋友都说起过)?其实说穿了也简单,这些通讯方式,大多是这些“机构”从一些证券公司渠道获得的,或者是有内部人将客户资料打包出售,或者是从网上的中介公司那里买来,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一条。所以,只要是碰到这类短信或添加好友请求,可以毫不犹豫给它拉黑了。

这一现象至少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这是老问题了。为什么在个人信息保护日渐受重视,相关法规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个人信息被泄露、利用的现象仍屡禁不止?

去年11月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已明确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视情节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今年9月,公安部等六部门还联合发布《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表示“对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然而,由于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复杂、手段隐蔽,以及现实中存在执法难等问题,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仍泛滥成灾。这应当引起更高度的重视。

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山寨“投顾”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对资本市场稍有了解就不难知道,近阶段来证监会着力在抓的工作就是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以至于有段时间连个人炒股账户出现异常都可能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显然,这些所谓“投顾”往往是没有证券从业资质的,有些人可能连基本的股市常识都不懂,为何却被监管部门所忽视?

其中问题或在于,这既涉及股市投资等问题,也涉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从监管角度讲,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但现在不是讲“穿透式”监管吗?为何不能由一个部门牵头来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微信添加好友、发送不实短信,看上去只是一种信息骚扰,实际上这不仅与诈骗等活动关联,也是在破坏社会人际关系的信任程度。如果一个社会变得谁也不敢相信谁,又如何正常、有效地进行社会交互?

当然,对这类“美女微信荐股”,只要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惹不起还是躲得起,大不了不去添加罢了。但对监管部门来讲,却不能有这种思维,否则等于是任由个人信息泄露泛滥成灾、纵容诈骗团伙为所欲为。期待有关部门能够有所作为,让大家能够愉快地上微信、用手机,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地生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