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媒体聚焦首钢创业公社

2016-10-01 00:27 出处: 人气: 

  “首都媒体走进创业公社”集体采访活动结束后,《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首都建设报》等新闻媒体,纷纷通过多种形式对创业公社进行全方位深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公社以“孵化+投行+投资+创业互助社区”为运营模式,拥有创业办公、创客金服、水滴数据、长青商学院、37℃公寓、创业公社书咖等子品牌,打造集创业办公空间、创业公寓、金融服务、创业培训和创业大数据为一体的创业生态圈。自2013年成立至今,创业公社已发展成为目前北京最大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累计培育各类小微企业超过1200家,培育出的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占全市总量的五成以上。

  8月30日上午,媒体记者们先后到创业公社石景山办公基地、37℃公寓、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进行参观采访,围绕首钢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搭建资本运营新平台,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为主线,对创业公社品牌在多维度媒介平台上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人民网、《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首都建设报》等分别以《首钢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培育超五成雏鹰人才企业》《首钢“老树”开双创“新花”》《众创空间培育超五成“雏鹰”》《中关村“雏鹰企业”超五成来自创业公社》《首钢培育金融服务板块,从“房东+物业”转型——创业公社“孵化”1200家小微企业》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对创业公社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报道。

  人民网在9月5日的北京频道以特稿的形式进行了报道,文章分“着力打造城市服务综合服务商”“华丽转身,创业公社跻身国家级众创空间”“完善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为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新空间”“发展不止步,全国网络拓展业务”4个部分。在文章开始写道,2016年正逢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首钢老厂区与曹妃甸新厂区,也翻开了发展篇章中的崭新一页。在首钢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曾在钢铁领域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重装上阵承担起大型国企转型发展的重要责任。

  《北京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对创业公社进行了报道。文章分为:不只做创业者的“房东”、创业公寓“装新酒”、转型升级遍地开花等三个部分。在创业公社石景山办公基地,北京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及创业者。创业公社董事长刘循序说:钢厂和创业,貌似不相干,二者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创业公社就是首钢这棵“老树”开出的“新花”。创业公社,就是“公寓空间+办公空间+企业服务+创客金服”。提起这一套“成功方程式”,刘循序语调激昂,他说,传统孵化器模式不再能满足创业者们的深层次需求,创业公社专为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的创客金服,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本市场推介帮助创业企业更好地解决财务短板的问题。中关村雏鹰计划企业北京智格公司市场总监王付刚说:“创业公社不只是提供办公空间,还全程帮助我们申请中关村雏鹰计划。”创业公社诞生于首钢老工业区,但并无涉钢业,而是为创业者服务的创业生态圈。在会议室的展区,入驻企业的机器人、VR眼镜等高科技产品摆成一排,智格公司的展位人气最旺,面对询问者王付刚自信对答。不过去年初刚入驻时,王付刚和许多创业企业团队一样,对各类政策几乎是“两眼一摸黑”。“37℃公寓”让北京日报记者眼前一亮。公寓楼前,墙上各式的手绘图案格外鲜艳醒目,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我住的小屋,特别有家的氛围。”创业公社台湾专区负责人郑博宇是台湾人,说起创业公寓,台湾腔里的兴奋劲儿尤为强烈。居住的单间有二十多平方米,不过设施一应俱全,总共六层楼,每层楼的一侧都打造成了创客们的生活空间,有咖啡厅、图书馆、健身房,甚至还有一个适合办聚会的大厨房。一层外面有片小花园,一台乒乓球桌旁秋千在摇曳,一小片地上种的鲜花和蔬菜长得正好。“我们一有时间就泡在这里,可以交朋友谈创业。”郑博宇说,这里为35岁以下的创客提供住所,房租比市场价要便宜,早已满租。而对于首钢来说,职工宿舍的“老瓶”,在装上创业者这一“新酒”后得到了高效利用,焕发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业公社海淀事业部总经理夏艳红说,从去年9月份至今,通过商改住的改造升级,区域从原先5000人的日客流量,下降到1500人,减少了周边地区的交通压力,提升了周边区域的产业等级。“首钢确立了通过打造全新的资本运营平台,实现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并重和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首钢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创业公社股东的首钢基金,是首钢总公司金融服务板块的重要力量。

  《首都建设报》在8月31日一版头条以《首钢培育金融服务板块从“房东+物业”转型——创业公社“孵化”1200家小微企业》为题和五版整版以《创业公社化茧成蝶》为题,分“创业公社不做‘房东’”“与创业企业共生”“37℃公寓让创者有其屋”三个部分进行了报道。在一版《首钢培育金融服务板块从“房东+物业”转型——创业公社“孵化”1200家小微企业》文章中写道,从2013年成立至今三年间,作为首钢总公司转型升级的一扇窗口,由首钢总公司参与创立的创业公社成为目前本市最大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累计培育各类小微企业超过1200家,培育出的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占全市总量的五成以上。在五版整版报道中写道,创业公社由北京京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股东包括首钢基金、中关村股权交易集团、顺为资本、西部优势资本、顺隆基金等。创业公社以“孵化+投行+投资+创业互助社区”为运营模式,拥有创业办公、创客金服、水滴数据、长青商学院、37℃公寓、创业公社书咖等子品牌,打造集创业办公空间、创业公寓、金融服务、创业培训和创业大数据为一体的创业生态圈。至今,创业公社在本市运营管理超过12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和创业公寓。聚集了近百家投资人,入孵企业超1200家,超过200家企业获得融资。培育了97家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7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117家北京四板挂牌企业,5家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创业公社不是非盈利组织,相比目前孵化器行业九成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创业公社提出与创业企业共生发展。37℃公寓只是创业公社众多服务内容的其中之一,而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本市场推介,帮助创业企业更好地解决财务短板问题的创客金融服务和帮助企业申报中关村雏鹰人才、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中关村高聚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咨询服务的“一站式”项目申报服务,也为创业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

  《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在8月31日分别在A09版和A12版对创业公社的发展情况也进行了深入报道。新华网、网易新闻、新浪乐居、华龙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报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