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做动态智库媒介应有所作为
做动态智库,媒介应有所作为
智库,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可就各类重大问题给出有价值观点的机构。它有两个很鲜明的特点,一是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另一个是非决策性,也就是智库并不直接施政。
从智库的特点可以想到,我国的媒体在释放智库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世界上智库的体制并没有一定之规,有的设在大学和协会,有的依托社团或基金会,它们无一不与媒介有着紧密合作。
媒介作为智库的重要特点在于动态,这是由媒介自身的主要功能决定的。不久前,《人民日报》主导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101个国家的媒介人士达成“北京共识”就是一个例子。它所形成的跨越国家、种族、文化的观念汇集,比任何滞后性的研究都来得新鲜与接地气。这种通过全球媒体“问题竞答”方式产生的成果,较之寻常从事科研采取的抽样、访谈,都要更为直观与可靠,从而具有多元参考价值。
主流媒介一般都把历史资料进行了数据化处理,这是作为智库开展研究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今年发生的大范围洪涝灾害当中,灾情严重地区的媒介纷纷调出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给出的不仅是数值,而且对不同灾情下的社会动员状况,以及响应对策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地方抢险抗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智库并不是一顶桂冠,戴到谁头上谁就成了智库,而是要看它能否产生成果,能否发挥必要的社会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欧美运用人员和机制的“旋转门”效应,打通政界与研究机构和媒介之间的渠道,以利释放研究能力,这类做法已为我国高层所肯定。
我国媒介有足够的体量与实力,在发挥不同层次智库作用方面,还有待从“自在”走向“自觉”,这是自媒体无法与其争锋的领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