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问答实录]

2016-07-29 04:40 出处: 人气: 

  最近在全市开展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已经在徐汇、浦东、嘉定试点完成,7月1日在其他区县全面推广。市政府配套制定了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规划当中继续强调了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还要加强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要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食品安全不但牵涉到病理学、毒理学、流行病学和统计调查学等人才队伍。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在基层建立食品安全“全科医生”的专业化检查人员队伍。在规划当中对于培训大纲、培训时间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符合超大型城市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的检查队伍。

  3、第一财经:我想问一下阎局,两区、三区交界地方容易形成一些食品监管的盲点,对此有什么措施呢?

 

  阎祖强:你说的和3月-5月市人大执法检查当中发现的本市食品安全隐患是完全一致的。今年开始,各个区县结合“五违四必”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对无证无照餐饮进行整治。无证无照餐饮存在的地方普遍是你说的两个区或者三个区的交界处或者是城郊结合部,或者中心城区和郊区县的结合部。这些地方容易产生三不管,但在这次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解决了这个问题,各个区县都跨前一步,改变了过去这边整治跑到那边,容易死灰复燃的状况。这次从上半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已经对无证无照餐饮疏堵结合总共有1.3万家。这个问题是城郊结合部或者区与区之间食品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为什么说是突出问题,无证无照就没有纳管,就没有监督,就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所以,这次综合整治以后将会对这些隐患和短板补齐,通过这次整治以后要继续完善区域的规划和布局,对一些餐饮企业怎么方便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对违法违规现象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谢谢!

  4、日本化学工业日报:我是日本化学工业日报记者沼泽。首先我认为上海食品安全的制度很完善。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对于我们这种外国人来说,是否今后会考虑,最起码加上英语宣传?因为很多外国人不懂中文,如果加上英语的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加深入。谢谢。

 

  阎祖强:谢谢日本媒体记者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建议,感谢你对上海食品安全的关心和支持。你提的建议,跟我们不谋而合。从去年开始,我们把食品安全的白皮书通过专业的翻译公司翻译成了英文版,会后提供一本给你。在针对外籍人士的食品安全宣传方面,我们的工作仍有待提高。同时你提的意见非常好,将来我们可能还要和媒体加强合作,比如在外语频道加强食品安全的知识宣传。再次感谢你的建议,会后马上给你一本去年上海食品安全白皮书的英文版,也请你多多指教。

  5、上海电视台:阎局你好,刚才提到无证无照餐饮的管理,在浦东新区有实行备案制,但这一块市民质疑声很大,难点在哪里?下一步特别是地方立法当中对于无证无照餐饮的监管有什么新的举措?第二个问题,上星期我们电视台报道了包子的问题,在嘉定慈善超市里发现了问题包子,而且是上海爱心帮帮车的企业,会不会影响到整个爱心帮帮车货源的供应?

 

  阎祖强:关于无证无照的问题,确实跟刚才媒体记者提的问题一致,他讲的是三区接合部,也就是无证无照经营,就出现多部门没有综合整治。这次在食品安全地方立法上,对于无证食品生产经营究竟怎么来把它整治,明确了一个原则,也就是“风险控制、分类施策、疏堵结合、严控增量、减少存量”,严厉打击无证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刚才提到在地方立法上对无证食品生产经营整治怎么提供法律保障,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我们在地方立法修订上也听听在座媒体朋友的意见,总的原则,凡是从事餐饮服务者必须获得许可证。也就是法律上首先明确不许可是违法。但确实存在一些小型餐饮的服务提供者,现在叫“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只要符合食品安全基本条件、经营品种风险较低、以及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条件下,采取疏的办法进行纳管备案。也就是在各个区县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备案,对于经营品种目录、经营条件和有关食品安全要求,由市食药监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而不是什么都可以备案做。第二,这个备案要一年一备。第三,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覆盖检查的频次提高,它和一般餐饮的检查频次不一样,要进行高频次的检查。同时,也把有关信息记录在案,如果出现不诚信的行为纳入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同时,对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主要还是鼓励他们在不断改善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办理许可,对于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为,一律严控,严禁无证食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刚才提到包子的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查处,查处情况基本属实,正在立案调查,我们将督促有关区县的市场监管局及时向社会通报。谢谢你的提问。

  6、新闻晨报:我想问一下阎局,上海现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情况如何?什么时候可以做到全市基本全覆盖?

 

  阎祖强:你提的问题非常专业,这个问题等于两个问题一起问我,也是当前我们食品安全无论在“十三五”规划当中,还是在地方修法当中,都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关于食品安全的追溯,我们也追溯到两年前,我们和市商务委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在全市超市、卖场、批发市场开展了猪肉和蔬菜等品种的追溯基础上,我们又延伸了一步,在2015年市政府发布了市长令,对九大类主要食品,包括肉制品、禽类产品、粮食制品、食用油、乳品、豆制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等等。九大品种以后,我们又明确了20类具体的品种,比如说粮食的要明确米、面等等。从目前建设情况来看,一个是着手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和第三方合作,目前已有1.4万家企业把追溯信息录入到这个平台上。为了使这项制度有效的建立起来,我们在地方立法上又予以细化。国家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有两句话,明确建立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但怎么把国家这个上位法的要求在地方立法上体现,要集中广大市民和媒体朋友的智慧,把它既能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执行,又可以体现从严监管。

 

  我们感觉到,一追溯就能追根溯源,食品哪里来的,谁提供的,质量如何,销售给谁。通过这样一种方法,立刻就可以知道你的质量安全,初步可以判断质量安全情况如何。当然追溯当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办法,也希望新闻晨报帮我们收集市民百姓的意见,我们将列入到地方立法的要求上。这当中可能关键还是企业的主体责任,企业要主动公开信息。

  7、东方早报:我想请问一下阎局,现在网上订餐销售平台很火爆,请问对这些平台的监管有什么新的措施?怎么确保落实?

 

  第二个问题,市食药监在3月份约谈了部分企业,目前为止效果如何?是否有了改善?

 

  阎祖强:谢谢,这是新业态给我们监管带来的新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方便了广大老百姓,特别是这两天天热,互联网订餐、送上家门,确实方便百姓。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我们感觉到还是要从法律上、从制度上对这样一种网络经营业态进行规范。我们请法规处的傅处长向大家报告一下,也是征求大家的意见,看看这样行不行,准备在网络经营食品地方立法上作出一些严格的规定。

 

  傅伟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谢谢记者的提问,这次地方立法主要想从五个方面来规范网络食品经营的活动。一是要建立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备案制度。目前在法规修订中明确规定了,在本市提供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服务的经营者,也就是不论是注册在上海,或者是注册在外地,但在上海经营的,都必须备案。

 

  二是建立网络食品经营的许可和信息的公示制度,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依法取得生产经营许可或者办理备案手续,并且规定他们必须在网站的主要页面显著的位置公开营业执照、许可证件以及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等有关信息。

 

  三是明确了第三方平台的管理责任,明确要求第三方平台建立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准入的标准。

 

  阎祖强:准入的标准,媒体朋友提了,为什么要在法律上让企业落实准入标准,比如说“饿了么”?不是说没有准入标准,也有,比如说让进入的企业上传照片。他们审了吗?其实没有落实。200多万张照片,他说来不及审,导致照片真实性,不一定是他的饭店,拍了人家的饭店传了上去。这次我们在法律上,准入的时候必须去现场查看,而不是在网上、在电脑上审一审。这是我做的一个补充。

 

  傅伟华:而且要与食品监管的信息进行比对,对他的资质进行审查。

 

  四是强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事中事后的管理责任,当第三方平台发现入网经营者有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或者说有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或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停止对入网食品经营者的服务。

 

  五是提出了对配送食品管理的卫生规范要求,明确了配送必须要符合法律法规。

 

  阎祖强:配送食品的概念大家还不太清楚,就是最后一公里送餐,在法律上也提出了要求。三点,一是送餐人员要依法取得健康证,送餐如果没有健康证,就不安全了。二是送餐的箱包等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规范,要专用,不能随便拿个马夹袋。三是必须要遵守有关温度控制要求。定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看看严不严,不严的话你们可以提出建议,把网络送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

 

  傅伟华:主要就是这五个方面的措施。

 

  阎祖强:刚才媒体朋友提了三个方面,一个是立法上,还有一个是提“315”事件后续处理情况怎么样。应该说,我们请订餐第三方企业,特别是“饿了么”,已经拿出了一整套质量管理的方案,我们正在审核,也就是说他们在“饿了么”整个体系当中建立了一支专门食品安全内部的检查员队伍。以前没有,光发展,餐饮企业都到这个网上来,但没有内部的检查机制。这次建立起来了。第二个有个质量控制的标准。第三个,我们督促他们,必须把政府的监管信息在饿了么的平台上体现,现在体现的比较好的是大众点评,“饿了么”也有。这样一对照,这一段时间,有1.7万家原来无证无照的企业从线上已经下来了。这样就保证了食品安全。1.7万不光是“饿了么”,有五家,包括大众点评、美团等等。关于网络订餐的管理办法9月1日实施,国家10月1日也会颁布网络订餐平台的规定,我们对标了国家,国家偏重追究责任,注册地和经营地不一致如何监管,都进行了明确。我们感觉到两个规定出来以后,在地方立法上,相信通过不断地规范、不断地梳理、不断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像这种新兴业态既鼓励它发展,方便百姓的生活,但也要从严监管,符合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

  8、南华早报:关于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包括国家层面的药监局都面临食品和药品领域监督人才的匮乏,你刚才谈到了行政执法类分类改革,能不能请阎局多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人才改革。

 

  第二个问题,食品和药品领域领军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招募方面有什么困难?上海是怎么解决的?

 

  阎祖强:一手抓基础、一手抓高端人才,说明你对食品药品监管非常熟悉。前面讲了基层关键还是要抓规范化建设,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发布了,大家可以网上查。但是我可以把一些主要内容在这里向媒体朋友介绍一下。里面有几个目标,三年内我们上海市所有233个基层食品监管所80%的监管人员要达到“全科医生”标准。要达到这个目标,从现在开始三年内培训300个学时,我们和上海市行政学院制定关于食品药品的培训计划,使他们达到这样的要求。根本的是,能够履行好职责,提高监管能力。其中还设定了一个目标,基层所当中有20%的人成为专业的监管技术人员。

 

  其中还有一个核心就是怎么体现职业化,在公务员原来的分类基础上分为其他的,从检查员的角度分为10类,有10级,从检查员到督办员,到主检查员,通过这样的人事制度改革,使专业的检查人员有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跟专业执法相结合,这是核心。

 

  第二个问题提了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建设一支专家队伍,这就是对我们食药监局提出来的。今后市局要体现“专家门诊”功能,全面把食品药品的问题都处理好。分局层面要成为“专科医生”,基层所要成为“全科医生”。你刚才提的是对我们的要求。当前来看,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工作繁重,我们上海建立科创中心需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加快为上海的药品研发企业服务,需要在推进行政许可和现场核查的审批制度改革。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去年我们上海积极向国家建议,已经被国务院采纳。全国人大在11月份立法修订了,也就是推行创新药物上市持有人的制度。要落实这些制度关键在人。关键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在市人社局的支持下,通过了七个课题的调研,调研以后形成上海药品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报市人社局,力求在年底实施。通过这样的办法,向全社会把人才招得进,也要留得住,人才要为监管服务,要为企业创新研发服务。谢谢你的提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