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我眼里的当代中国和自媒体
我眼里的当代中国与自媒体
加藤嘉一
前两天,我在北京有机会参加由凤凰网和一点资讯联合举办的一个活动,主题是自媒体。主办方的目的或意思,据我在现场的感受,应该是邀请至今与凤凰网有互动的写手们,并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传达即将进一步要开展的,与自媒体相关的内容与框架。活动结束的第二天,我在凤凰网播报频道上看到了标题为《邹明对话吴晨光:凤凰一点通让写作者有尊严多赚钱》(?touping)的新闻稿。倘若由他们推出的这个新项目真的能够让写作者既有尊严又多赚钱,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写作者也好,知识分子也罢,最重要的,非要坚守不可的底线应该是独立性。中国有关部门和一些媒体经常强调媒体报道要客观中立,但在我看来,独立才是最重要的,独立于权力和金钱;独立于名声与地位;甚至独立于时代与环境。怎么才能做到独立?一个是发声者能够自觉温暖的尊严,另一个是表达者能够拥有足够的金钱,即意志和经济上的双重独立,只有如此,知识分子才能做到独立。只有知识分子能够独立,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
我到活动现场之后,听了主办方领导的讲话和对话,看了主办方鼓励自媒体(人)的颁奖仪式。中间休息的时候,工作人员说我要上台讲话,谈谈我这几年在美国的一些观察,以及在我眼里的自媒体,我记得是这样。很突然的事情,也没有想到,我的汉语也有所退步。但毕竟,我的中文写作与凤凰播报的平台是离不开,人家要我讲,我也没有理由不讲,就随心随意讲吧。人家爱不爱听,听不听,均与我无关。
在信息泛滥的无界限时代和权力蔓延的无底线环境里,独行者时刻要弄清什么最重要,什么可以不重要。
我想在现场要表达的有三点,在这里重新梳理一下,进一步阐述一下。之前,我要表明一个立场,虽然这次被邀请到自媒体人的盛典,但本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自媒体人,最大的理由还是我至今没懂什么叫“自媒体”,更没有弄清楚它跟新媒体、旧媒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区别在哪里。那么,如果从我特别粗糙的角度把“自媒体人”理解为类似“你已经是一家媒体,这个人已经扮演媒体作用”的,加藤嘉一肯定不是自媒体人,我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知名度、品牌力、公信力、权威性,都远远不够。
以下我就随心表达三点。
首先,从当代中国与自媒体的关系而言,我觉得,中国和中国人所面临的情况是相当特殊的。本人2003年来到中国,2005年开始在中国媒体上发表观点,到了2008年,即北京要举办奥运会的那段时间起,比较多地参与与中国的发展、未来相关的公共讨论,我在凤凰网开博客也是那年的3月份。回顾这些年的时间流逝,相信所有同行都深深地,远比我切实地感觉到,在来自体制、市场、技术的三重压力之下,媒体越来越难以生存,不好生存,甚至无法生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今天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社会的媒体人是比中国媒体人痛苦和困难的。
据我所知,美国和日本这一世界第一和第三经济大国的媒体也在面临转型,试图让其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升级为符合信息化、数据化、电子化时代。没有明确答案,大家都在探索。不过,美日两国的媒体人面临的顶多是市场+技术的考验,即在大家的阅读习惯、生活方式、个人喜好(我认为,价值观念是不容易因IT的渗透而改变的)大大转变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创造自己的读者群,并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中国也一样面临这个问题,了解市场动态,瞄准自己读者,还要建立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但中国媒体还要跟体制打交道,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外国媒体一定要了解这一点,要深刻了解中国媒体人所面临的特殊难处,不能自以为是地评论中国媒体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中国媒体人这个差那个差。
每一个人,除了理想,还要生存,除了底线,还有家庭。
在这里,我只简单指出2个浅见。在当今中国的大环境下,市场和技术对体制所带来的影响是属于挑战性的,体制对市场和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属于支配性的;我认为,价值观念是容易因体制的渗透而被改变的。
有些情绪化了,请读者朋友们多多包涵。让我冷静下,进入第二点。
在过去3年在美国访学期间,我也有一些机会接触美国的知识分子,以及他们跟媒体互动,共同创造知识导向型产品的过程。从中感觉到的是,如前所述,今天媒体的传播方式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这是全球所有媒体人要认真考虑的。不过,不管媒体传播的方式发生什么样的或多大的变化,就一家媒体而言,对一个媒体人来说,内容和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在活动现场上凤凰网总裁、一点资讯CEO李亚先生从参照海外有影响力的媒体的角度强调的一点,如果我没听错的话。
在这个意义上,就当今中国的媒体而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和困境是,内容与平台之间、品质与渠道之间的失衡。直截了当说,今天中国的信息、新闻的平台和渠道已经足够多了,甚至太多了。但内容和品质呢?由于我上面也提到的,众所周知却说不清楚的原因,远远落后于渠道和平台的激增和泡沫。我认为,这是严重违背“内容才是生命力,品质才是第一位”的媒体准则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当然,我要说一句公道话,造成这一扭曲现象的原因绝不在于同行们不清醒,不努力。他们是很刻苦,很清楚的,并想方设法去打开局面,克服困难。我懂的,也始终抱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最后,纵观所述,我相信,读者朋友们肯定,自然地要问一个问题:“那怎么办?加藤嘉一,你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用不着也轮不到你来说,少来这些,少说空话。”明白,这也是我这些年以来收到最多的(属于温和的)读者来信。
我当然没有答案,连我都有答案,中国媒体早就不那么折腾了。在这里,只是想说,在体制、市场、技术的三重压力之下,媒体希望坚持本来面貌和适应时代变化,但传统媒体走不通,新兴媒体走不进,大家又渴望这个社会具备能够制衡权力的放纵和底线的失控的机制的情况下,自媒体也必须成为我们寻找答案和突破口之过程中的一项选择。因为,按道理,它与个体的行动有关,与公民的觉醒有关,与社会的进步有关。它们跟科学技术和市场动态相比更加本质而深远。
所以,凭我主观的感觉,自媒体或许比较重要。
2016年1月22日 写于北京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