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太原排水防涝开启“千里眼”
安装在地下通道口的LED显示屏随时提醒前方的积水情况。
架在高空的全方位摄像头紧盯着道路积水情况。
太原一些易积水路段的现场视频直接传输到平台上。
暴雨袭击武汉引发了人们对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思索,太原的排水防涝系统如何?依照惯例,7月15日以后,太原主汛期将至,7月14日,记者在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了解到,目前太原城镇排水防涝平台设立了46处固定监控点,这意味着给省城排水防涝系统开启了“千里眼”功能。
昼夜监控 盯紧46处地段
上周末,一场雷阵雨过后,架在太原恒山路十里铺桥下的一台全方位摄像机,紧盯着桥下的积水情况,当积水超过20厘米时,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的信息管控平台立即得到了信息:十里铺桥下积水情况严重。工作人员随即从后台中调出该路段负责人的电话进行通知,不到20分钟,工作人员通过摄像机镜头看到该路段积水得以及时抽排。
细心的太原市民可能会发现,今年在太原市部分地下通道口、桥梁边多了些“防汛设施”:太原市北中环街文兴路地下通道南北两端入口处,新安装了LED显示屏;地势低洼的南中环街坞城路口,路灯杆上新增加了音柱大喇叭;而在涧河汇入汾河的桥梁上,多了一台架在高空的摄像机,紧盯河渠水流状况。
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市民看到的上述公共设施都是刚安装的新防汛设施,目前已投入使用,这些设施如同“千里眼”一样,昼夜值守街头收集动态数据。目前,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在市区内46处易积水路段、泵站、河渠新安装了前端采集设备,通过水位传感器、视频监控装置捕捉动态水文信息,利用山西移动公司数据专线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回传至数字城管中心的信息管控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城市易积水地段排涝状况,对应急防汛做出及时应对,同时通过设在易积水地段的诱导信息显示屏、广播音柱等提示广大市民,确保出行安全。
全方位摄像机、水位传感计、诱导信息屏、远程IP广播喇叭,堪称排水防涝平台的“四大金刚”,四者之间如何配合排水防涝呢?全方位摄像机能对桥涵、河道、泵站运行状况,实时全视角监控,与操作人员隔空对话,掌握城市排洪状况。在低洼道路、地下通道安装的水位计,实时测量积水深度并传输到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安在地下通道两端的诱导信息显示屏,高清显示水深,帮助提醒市民判断前方路况;在地势低洼易积水路段,路口IP广播音柱担当远程紧急呼叫指挥功能,向来往人员车辆远程喊话绕行。平台工作人员根据视频画面就能够指挥调度现场抢险排洪。据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警示效果,安装在跨线桥、铁道桥地下通道进出口两端的诱导信息显示屏,特地在底部加装红蓝相间爆闪灯,确保人员车辆在百米外清晰直观了解前方水深。
反应迅速 20分钟内处理积水
前两年,太原市遭遇暴雨袭城,曾让整座城市措手不及,多处路段水深过膝,城区内涝严重,多辆汽车被困其中。面对“水漫龙城”的景象,有太原的网友调侃“邀全国的兄弟姐妹来山西‘看海’”。今年入夏以来,太原雨水天气较多,但滨河东路南内环桥、滨河西路管线桥下、敦化东巷、南内环东沿铁道桥下等易积水路段却未见“看海”模式。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省城近两年致力于改造排水管网,成效初显;另一方面,太原市城镇排水防涝数字化信息管控平台出力不少。
“通过平台,不仅能随时监控到46个点位的积水排水情况,同时通过摄像头的监控,也能有效提高市政工作效率。”记者了解到,在没有建立排水防涝数字化信息管控平台之前,城管部门只能通过巡查收集汛期雨情积水情况,范围小,效率低,而通过平台,则能轻松对易积水地段进行随时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就马上处理。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处理积水路段问题,要经过现场勘查、联系路段负责人、查看泵站等流程,往往开始抽排积水的时候,路面积水状况已经很严重了。但通过平台的话,利用全方位摄像机就能进行现场勘查和查看泵站,这为抽排积水“抢”回了一大半时间,“有了全方位摄像机、水位传感计,我们就能做到提前防范,加上及时督促现场抽排,一些路面积水问题能在20分钟内得到处理。”
据悉,该系统投入使用后,省城在泵站、桥涵、地下通道等易积水地段的动态监控点,由原来的9处增至46处,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数字化信息管控水平,实现多部门联动防汛,保障市民通行安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太原市数字化城乡管理指挥中心将与山西移动公司继续深化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利用大数据将防汛平台和数字城管平台进行无缝对接,一旦出现预警,后台就能实现直接任务派遣,有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本报记者 丁岭燕 文/图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