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军事新媒体,想说爱你不容易
军事新媒体
你如何看?
文 / 枫林君
近日,和一位战友闲谈,聊起了军事新媒体的话题。
他告诉我,前几日,他在某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本来他心里还挺高兴的,毕竟是官方的平台。谁知,文章发出来后的一天,他们的领导便把他叫了过去谈话,问他会不会牵涉到泄密的问题。
战友赶紧作了解释,说明了那个公众号是经过总部批准成立的,属于官方的军事新媒体,隶属总部机关,它和报纸一样,也是一种官方的宣传手段,所有的稿件都由总部的工作人员把关审核过的,绝不会出现泄密的问题。
一番解释过后,领导这才放下心来。
这件事后,战友心里一直挺纠结的。他说,现在新媒体已经席卷了整个社会,军队也一样,许许多多军事新媒体深受广大官兵的好评,但我们这边还是没有转换思路,不仅不鼓励,还总是存在质疑,严重打击了自己写稿的积极性。
听了战友的讲述,我也深有体会。
一些单位只认可纸质报,而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视而不见,不认同,不接触,不掌握,不运用,甚至还有不知道新媒体是何物。
而有些单位却能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这种宣传途径,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内网与传统宣传。
2
我想,新媒体之所以会被某些单位当作是“副业”,一方面是因为担心泄密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领导担心官兵会受某些不正当观点与言论的侵蚀与蛊惑,从而导致不安全不稳定的事故发生。
也因此,一些单位对涉军平台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强制性不允许关注,不允许发表任何言论看法。
无法否认,这种思想不无道理,这也是一种保安全保稳定的做法。
但是,这真的就能够让官兵远离网络信息吗?
2015年7月,原四总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其中指出:
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军队人员在课外活动时间、休息日、节假日等个人支配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含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或者军营网吧使用互联网。
这标志着,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网络进军营已经正常化,合理化,制度化。
也因此,官兵与网络上的信息不可能保持一种绝缘的状态。
笔者认为,面对网络上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与新闻,尤其是面对一些刻意抹黑军队的观点与言论,我们要做的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当武器,奋力反击,维护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而新媒体就是一个极好的平台。
3
当前,一大批涉军微信公众号以其接地气的文风,生动活泼的文笔,加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广大官兵都喜闻乐见。
而在实际工作生活当中,广大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他们的网龄比军龄都要长,平常看微信也要比报纸多,相比内网的新闻与传统的报纸,他们更喜欢阅读新媒体上的文章。
记得前不久,教导员组织大家学习解放军报上的一篇关于毕业学员分配方案的文章,题目刚念完,下面就有学员说道早就在军报记者、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网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上看到过了。
嗯,是的,新媒体相比传统报纸的传播速度要更加快捷迅速。
笔到此处,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人人手握麦克风,人人都是报道员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广大官兵更应该要好好利用军事新媒体。
就比如,很多基层官兵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对基层存在的问题也有着最为深刻的认知,他们想表达自己的心声,他们想建言献策,但很多时候苦于没有途径。
而新媒体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不仅能让广大官兵畅所欲言,还能让军属与爱军人士更加了解部队官兵的思想与生活。除此之外,譬如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建议,也能让更多的单位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部队的建设与发展。
另一方面,新媒体还能拉近上级领导与基层官兵的距离。
领导干部通过新媒体能够及时了解基层官兵的生活,发现存在的问题,看到提出的建议等等,这不就是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意义吗?
还记得去年大大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利用微博微信新这一新媒体平台向全体官兵祝贺新年,之后,各军兵种的首长领导也都纷纷通过新媒体问候基层官兵,这些都让官兵感觉首长就在手机微信的另一头,让官兵倍感亲切。
4
当下,网络已经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而新媒体更像是这片主阵地上的重要战略要点。
从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常识事件到黄继光堵枪眼的真实性被质疑,从军人优先被持续吐槽到假军人事件频频发生,军队一直处于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是军队的英雄人物,还是普通一兵,无论是军队的政策,还是部队的制度,网上的恶意抵毁与中伤从未间断。
针对这些污言秽语,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
在此建议,我们在重视传统媒体的同时,也要提高对网络的舆情的关注,更要加大对军事新媒体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培养一批军事新媒体人才来拨乱反正,廓清迷雾,为军队与人民子弟兵发出正义之声。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