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怀化市直媒体记者“十九大时光”蹲点采访报道综述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全市市直媒体统一推出“十九大时光”专栏,市直媒体记者奔赴全市各地,以手中的笔、镜头、话筒,描述五溪大地的“蝶变”,用文字、画面、声音展现一个个动人瞬间。连续刊播了一批有场景、有细节、有温度的报道,表达百姓心声,为盛会召开营造了浓厚气氛。
《怀化日报》以基层风貌变化的典型事例反映我市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边城晚报》刊发采写报道近50 篇,展现我市新风新貌;怀化新闻网、掌上怀化新闻客户端分别策划推出了“十九大时光”“砥砺奋进的五年”网络专题,自主原创和转载怀化日报、边城晚报转载稿件200 余篇,总点击量突破60 万;怀化电视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进行了充分报道,怀化广播电台播发来了来自基层的声音……“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是一份光荣、责任和担当。”盘点此次蹲点的收获,记者们表示,要扎根基层,采写“鲜活”的报道,不负时光,不负时代,做有温度、有担当的新闻人!
记录的美好撩人眼
“只有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对《边城晚报》记者谌芳荣来说,“蹲点”采访是一大收获。中方县进城农民刘远东告诉她,“致富路上,多亏了党的惠农政策”!而看到基层百姓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有那么多好的变化,谌芳荣感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切感受到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高”,新闻人就是要做时代发展变化的记录者。
“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平坦宽阔的路面、干净整洁的村道,重山环绕、鸟语花香的山下村就像“仙境”一般!”怀化广播电台记者周首江说起鹤城区坨院街道办事处山下村的变化感慨不已。
对于他的到来,村民们热情相迎,纷纷表达对村里近几年的变化的感受,诉说着十九大召开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看到生活上的富足增添了村民的自信,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了。
“变化太大了!”《边城晚报》记者谌孙存看到靖州寨牙乡岩脚村的侗寨美景,听到了感谢党恩的苗侗欢歌,不由惊叹。是呀,短短几年间,这里就实现了从“贫困村”到“3A景区”的华丽转身。
“好好记录这些基层的变化,不就是我们新闻人的责任吗?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谌孙存感慨地说,新闻人也赶上了好时候。
感受的温度暖人心
10 月初的几天,怀化的天气并不怎么好,不仅阴雨绵绵,风还特别大。可十九大召开这几天,天气好了,太阳在云端露出笑容。朋友圈都在说“十九大开了,这是党的光辉。”怀化日报记者陆遥说,拿起手机就感觉满屏都是正能量。
他回想起十九大开幕会的当天,能容纳500 多人的湖南医药学院报告厅座无虚席。
“振奋人心、变化大、自豪、骄傲”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几乎每一个接受采访的师生都说到了这几个词。
“在不少人的眼中,90 后、00 后是缺乏担当的一代人,可是通过这次的采访,他们表现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和一颗颗努力进取的心。祖国在一天天变化,新时代下的年轻人何尝不是在一天天的变化。”陆遥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青年朝气。
怀化日报记者杨玉捷清楚地记得开幕会当天,人民路社区居民从家里搬来小板凳,把社区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生怕错过直播时间。“这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盛会,肯定要大家一起观看啊,因为我们都是赶上国家好政策的幸福人!”居民姚沅灿的一番话令杨玉捷深有感触。“我们所处的幸福生活,让更多的老百姓内心充满温暖、感谢,而这种温暖赐予我们更多的是力量,是让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力量。”杨玉捷说。
在鹤城区三角坪社区,怀化日报记者罗艺瑶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的“下岗工人”,现在实现“再就业”的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自信。“我被他们深深地感染到了,太暖心啦!”
鼓舞的力量催人进
“每采访一次就会对她有更多的了解。”怀化电视台记者夏科深有感触地说,“在粟田梅的身上看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当,也看到了一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担当”。
9 月20 日,夏科和同事滕建来到通道牙屯堡镇文坡村采访党的十九大代表、文坡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算上这次,今年他们已经第七次来到这里采访了。
“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带领文坡村把侗锦产业搞起来,让老百姓织着侗锦脱贫致富奔小康”,听着粟田梅掷地有声的回答,夏科心潮澎湃,“如何把脱贫攻坚的好故事讲出来,是新时代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
看到沅陵县83 岁老人李志军那110 米长的书法作品时,怀化日报记者陆遥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是老人为党的十九大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89 件作品,涵盖了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精准扶贫等许许多多丰富的内容,展现出浓浓的爱国情。“读懂每一个作品背后的意义,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陆遥说,“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13 亿人的小爱汇聚起来就是‘中国梦’的最大表现。”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