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
【本文提要】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获取资讯的主渠道是主流媒体,党和政府的声音,通过传统媒体的传播来发声,影响公众的看法,进而形成舆论。这样的新闻舆论,杂音少,持续时间长,对公众的引导力很明显。媒体融合时代,新兴媒体快速发展,资讯传播渠道多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在新兴媒体上获取资讯和观点,传统媒体未能及时调整新闻传播观点,创新传播方式,导致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呈下降趋势。本文重点围绕新闻宣传工作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如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宣传为新闻舆论工作,以及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舆论引导力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倡导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加速媒体融合、建设新媒体舆论阵地,提高新闻话语表达能力,创新对外话语体系,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切实履行新闻舆论肩负的职责使命。
舆论就是人心,舆论导向就是人心所向。媒体融合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各种海量信息形成多元化的社会舆论,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论语》中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讲的就是舆论的重要作用。信息的迅速传播使舆论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因此新闻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日益重要。
舆论如此重要,新闻媒体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就十分重要。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多元化、舆论生态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为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媒体融合生态的变化及其建构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总书记用5个“事关”——“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从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4年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做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再到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新闻舆论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互联网变革下的媒体融合生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均周上网时长26.5小时,有92.5%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除手机即时通信外,手机上网浏览新闻的需求排在第二位,占比78.9%。
调查表明,我国网民以10岁-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4.2%、20.1%。
由电脑、手机、微博、微信等催生的新媒体语境,其最大特点是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全民传播”特点。新媒体语境下,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传播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与网民的自发参与,推动着社会舆论不断向前发展。
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决定了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些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二)媒体融合生态建构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若无先进的传播手段支撑,便很难深入人心;正确的主张,若没有快速多样的先进技术传播,便无法有效占据舆论阵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传统媒体,大部分信息从网络获取,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新兴媒体的引导力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的引导力。如果不掌握互联网舆论阵地的主动权,传统媒体将被边缘化。一个微小的事件通过互联网的放大,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中一个影响巨大的事件。互联网带来的新闻舆论生态的变革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新闻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新闻传播秩序进一步规范,舆论生态进一步向好,但仍有一些针对党和国家德错误思想言论和有害信息不时借助互联网传播,抹黑党的形象,扰乱人们思想,危害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高度,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强各类传播平台的管理,对错误思想言论和有害信息坚决清理、亮剑反击,坚持依法依规、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净化舆论环境。抓住净化舆论环境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重点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及时曝光整治的典型案例,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