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三获世界新闻设计赛大奖,“浙江新闻”何以受青睐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浙江新闻”客户端获得世界新闻设计大赛数字媒体设计大奖的作品,分析了什么样文化底蕴和技术创新更容易被国际大赛评委青睐,并介绍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机制改革在提升设计部门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世界新闻设计大赛浙江新闻视觉语言媒体融合
□文/黄昕包璇漪
今年初,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浙江新闻”客户端再获佳绩:凭借作品《一图到底丨为何称霸互联网江湖的是他们?秘籍在乌镇》《小菜年画2017》《冬至》《乘上这艘魔力船,一朝看尽千年古港》,获第39届世界新闻设计大赛数字媒体设计4项铜奖。
实际上,“浙江新闻”客户端已连续三年获数字媒体设计奖项。作为权威的新闻设计领域全球性赛事,世界新闻设计大赛由世界新闻视觉设计协会(SND)发起,每年全球近4000家新闻媒体参与评选,在国际新闻界享有盛誉。“浙江新闻”的获奖作品是如何将新闻故事与设计语言巧妙结合?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在进行的媒体深度融合又提供了怎样的新闻产品供给侧改革范例?
一、数媒设计“奥斯卡”,是一个怎样的奖项?
1979年5月,世界新闻媒体视觉设计协会成立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已有39年历史。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新闻视觉设计大赛,全球近4000家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参加评选,是世界权威的新闻设计评选机构。近年来,针对数字新闻媒体的崛起,SND设立了数字媒体设计奖,在中国迅速崛起的移动端新闻设计频频入围斩获奖项。
在第39届世界新闻设计大赛的数字媒体设计奖中,中国内地共有3家媒体获奖,除“浙江新闻”客户端外,《人民日报》和澎湃新闻客户端分获1项铜奖和2项铜奖。新媒体设计类金奖由《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路透社摘得。
这次SND数媒大赛吸引了全球各主流媒体的参赛,包括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也包括新兴媒体,如谷歌新闻实验室。可以说,大赛吸引了全球各大媒体的目光,SND数媒大赛代表了世界数字媒体发展的水平。从大赛参赛者来看,美国仍然是数字媒体发展先进性的代表。他们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人员投入上,都比重突出、实力非凡。
《纽约时报》作为获奖大户,几乎囊括四分之一的奖项。《纽约时报》选送的《南极突击》图形综合报道获得金奖,它运用一系列交互图形、动图、图片报道了南极冰川开始融化的过程。同时,作品还运用VR虚拟现实视频新技术展现了这一过程。而《华盛顿邮报》的金奖作品《这是你一生中发生的每一次日全食,今年是你最好的机会吗?》,则运用交互图形,很好地分析了在未来出现的日全食和读者之间的关联性。
迅速崛起的中国移动端数字媒体,也提供了令人赞赏的好作品。本次大赛上,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获奖作品《AI简史》,是一个3D形式的H5作品,移动端的交互体验令人耳目一新。澎湃新闻的获奖作品《台风68年的足迹》,在数据新闻的视觉呈现上下足功夫,建立在数据挖掘上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故事叙述能力。
作为此次获奖最多的中国内地媒体,“浙江新闻”客户端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特别制作的可视化产品《为何称霸互联网江湖的是他们?》首次在大赛“策划类报道”项目上实现突破,摘得铜奖。“浙江新闻”客户端也是中国内地唯一在此类项目上获奖的媒体。
“浙江新闻”客户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获奖作品,是《小菜年画2017》。“浙江新闻”客户端经典栏目《小菜年画》自推出以来,已是第二次获得世界新闻设计大奖。这一系列作品紧扣中国年俗,通过精美、有趣的手绘动画和精彩故事,创新品牌贺年可视化产品,将不变的中国年呈现为不一样的新闻视觉盛宴,得到了SND评委们的肯定。
二、“浙江新闻”,用视觉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成立于2014年6月的“浙江新闻”客户端,从第37届到39届SND数媒大赛,都收获满满。2015年度,“浙江新闻”客户端选送的H5交互产品《小菜年画动起来》和《“东方之星”12个日日夜夜》获两个铜奖。2016年度,“浙江新闻”客户端选送的《岁时记·立春Spring Begins》《岁时记·雨水The Rain Season》《岁时记·惊蛰Insects Awaken》获3项铜奖。2017年度,“浙江新闻”客户端选送的4个作品斩获铜奖,并且在奖项上实现突破。分析“浙江新闻”客户端获得SND数媒大赛青睐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针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可视化设计作品
《“东方之星”12个日日夜夜》这一作品,针对东方之星沉船的焦点新闻,在适当的时间节点,推出了全景可视化H5。
这一类作品新闻性强,可视化作品设计的重要作用,就是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中,筛选重要节点、梳理时间进展,以H5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和用户滑动指尖,相对轻松地获取连续性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
以《“东方之星”12个日日夜夜》为例,新闻故事的梳理是设计的核心,而全景式沉船复原图、时间轴等作为视觉载体,将纷繁信息的阅读变得更直观、更容易。
第二类,针对时间节点,推出的中国年俗、节气手绘动画作品
《小菜年画》系列在春节前后推出,针对中国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适时推出了手绘动画版的新年画,磨豆腐、拜大年、扫房子等年俗,在移动端通过竖屏动图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和用户,勾起儿时记忆,烘托年节气氛。
《岁时记·立春》《岁时记·雨水》《岁时记·惊蛰》以及《冬至》则是紧扣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在节气当天,以手绘动画的形式在移动端呈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它相关的物候、花信风、习俗、时令食品、养生知识,都拥有广泛的传播基础。将硬新闻做足做充分之外,软性的“四季歌”怎样别出心裁地唱好,也应当是新闻客户端重要的内容生产。
“浙江新闻”客户端就将年俗、节气通过中国风手绘作品呈现,加以动画效果、特殊音效,再以H5的形式左右翻动,做到了新闻性、趣味性、观赏性的统一,也成为这一类型作品连续三年获奖、广受SND评委青睐的原因。
第三类,策划类深度报道作品
《一图到底丨为何称霸互联网江湖的是他们?秘籍在乌镇》就是通过“虚拟现实”的创意,以长图到底的方式,让读者和用户代入“虚拟主角”,一图到底去游览互联网大会举办地乌镇。作品将乌镇当下最为酷炫的互联网元素以2.3米的超长图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丰富的新闻信息,通过长图脚本的撰写高度凝练,再通过设计将之图像化。一方面满足用户在互联网大会举办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渴求,作品本身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即时、共享的特点。这一作品也取得了国内媒体在SND数媒大赛上“策划类报道”奖项的突破。
《乘上这艘魔力船,一朝看尽千年古港》是浙报集团“深化走转改 迎接十九大——来自浙江的报告”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这一系列报道浙报集团采取报网端三端联动的方式,除了报网两端的长篇深度报道,还特地根据数字移动端阅读特点,同时推出了新媒体产品。
作品聚焦全球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前世今生,以历史图片和虚拟船舶结合在画面上下方,以360度全景旋转、点击观看文案的方式,让读者在互动中一朝看尽千年古港的过去和未来。除了得当的表现形式,记者的深入采访和文案梳理,成为整个新闻作品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立起来”的关键,也为深度报道的可视化呈现提供了一个范例。
“浙江新闻”选送的这三类作品,制作精良、匠心独运,充分体现新媒体特色,契合了国内移动端新闻内容可视化不断创新发展的趋势,也不出意外地打动了SND评委,三度蝉联数媒大奖。
三、媒体深度融合,“浙江新闻”创新发展的原因所在
“浙江新闻”客户端在SND数媒设计大赛上的接连获奖,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转型道路上,不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取得的成果。是浙报集团为其在团队组建、内容生产链条缔造上提供的体制机制优势。
“浙江新闻”客户端构建之初,即成立了专门的视觉设计团队,随着浙报集团报网端三端融合的深入推进,2016年底,设计团队整个纳入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成为编辑中心下辖部室,并将报网端三端设计团队融合在了一起。
现在,视觉设计室共有设计师24人,在这个团队里,既有从事报纸版式设计多年的资深设计师,也有从美术院校一毕业即进入移动端设计领域的新鲜血液。他们都为新闻服务,又术业有专攻,平面设计组有6人、插画师有3人。在互联网爆款产品生产的不断开拓创新中,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特长,还掌握了H5交互、动画剪辑、前端开发的各种新技能。这样的人力资源条件,为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了表现形式丰富多元的更多可能。
“我们不是艺术家,而是记者。”[1] 一个好设计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内容部门的支撑,新闻设计不是艺术设计,呈现在报网端上,创意都要以新闻为基础,以配合内容为原则。
2017年,在浙报集团党委、编委会的领导下,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重点抓机制建设和外部协同,形成了融媒体产品生产的内容、设计、技术开发和运营链条,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日趋合理。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这里的新媒体小编们是许多新媒体爆款产品的创意源头。编辑与设计师们同在一个办公区域,在每一个爆款产品的最初构想时,策划编辑就能够与设计师、前端开发一起探讨,寻找最适合报道内容的形式。在形式雏形初定之后,策划编辑着手撰写脚本,为每个爆款产品框定表现手法并组织内容。而后,根据脚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新闻素材组织完毕,交由设计师设计。动用模板或是动用前端开发编写代码,根据内容生产的要求而定。最后,再交由集团技术部门进行产品测试,上线发布后,集团运营部门及时跟进多渠道分发。
以2017年9月浙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和视觉设计室联袂出品的H5作品《假若天堂有老师,一定是你的模样》为例,这个48小时超常规速度生产的H5作品,聚焦乐清90后女教师陈莹丽身患肝癌仍在生命尽头为学生燃烧自己的新闻故事,编辑与设计师在合作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细节把控到H5页面色调要以少女粉与静穆蓝为主,音乐选择要如泣如诉等,生产链条上的每一环都在为作品的创造追求极致。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真挚动人、催人泪下,而且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特色,引起朋友圈广泛转发,大受好评。
高度组织化的内容生产,让新媒体精品的产生成为可能,也让收获国际大奖成为可能,让更多、更快、更好成为可能。
2017年,浙报全媒体编辑中心独立或合作完成新媒体产品800多个,许多产品不但受到中宣部、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首肯,也获得较好的点击率和阅读量,有效提高了浙报集团核心圈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视觉总监吴莺说,纵览此次SND数媒大赛获奖作品,以后的数字媒体产品的制作会增加更多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人们对数字媒体消费的需求也在升级。
消费需求升级,对新媒体“爆款”的追求难有止境。长图、动画、视频、H5、RAP神曲、VR/AR……新技术的快速运用,对移动端内容生产提出的更精良、更快速、更打动人心的要求,也永无止境。但只要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就会遇见更多更美的风景。
浙报集团在“数据驱动新闻、智能重构媒体”理念指导下,实现了报网端机制体制一体化的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这一深度融合改革,正在促进新闻内容生产的不断优化。
以多次获奖的“浙江新闻”客户端品牌栏目《小菜年画》为例,融合创新成为它不断进取的动力。2018年春节的小菜年画,“新”字当头,虽还是紧扣年俗,却已不同以往。它以新时代新风尚新年俗为主线,精心策划、精致采写、精美呈现,端出了丰盛的春节全媒体报道。报纸、PC、移动端互联相融,立体传播。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策划在先,移动优先,端网率先,并充分利用AR虚拟现实增强新技术,让春节报道成为假日热点。同时,它还利用了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传播特点,结合运营思路,为引导用户生产内容探索了路径。(作者单位: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
【注释】
[1] 田驰.我们不是艺术家,而是记者[J]. 中国记者,2012(12)
+1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