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省政协组织媒体来巴采访"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综述
金秋九月,巴中大地流金溢彩。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一场新时期的脱贫“歼灭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9月5—7日,省政协组织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部分主流媒体来我市集中采访政协系统“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充分挖掘基层政协组织和委员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着力探索“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的巴中路径。
巴中是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截止2015年底,还有建卡贫困人口31.83万人,居全省第4位。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面对特殊市情和2018年如期脱贫军令状的特殊要求,去年以来,市政协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遵照省政协统一安排部署,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凝聚各界合力,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扎实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奏响了扶贫开发最强音。
巴中市政协根据巴中市委的安排部署,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在巴中加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率队的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对市政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各位记者提出要求,“希望各位新闻记者走进基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深入采访报道巴中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当地干部群众脱贫奔康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营造氛围、凝聚力量。”
“巴中是边远山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市委、市政府肩负着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采访活动期间,市委书记冯键亲切会见了采访团记者,充分肯定市政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市政协同市委、市政府一样,都是站在了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冯键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巴中脱贫攻坚“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目标措施,希望新闻媒体记者多到巴中各地采访了解,宣传报道巴中脱贫攻坚的新举措、新成效,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进一步为巴中脱贫攻坚营造氛围、凝聚力量。
带着好奇,怀着欣喜,各路记者手拿采访本、肩扛摄像机,进村庄、访农户、问民生、话脱贫,亲身感受巴中脱贫攻坚的新面貌。
一路走一路收获。在两天的采访中,媒体采访团先后深入巴州区龙台村、巾字村,通江县鹦鸽嘴村,南江县长滩村,恩阳区万寿村等8个点位进行了现场采访。
市政协委员、恩阳区政协常委苟民霖“不当老板当村官”;市政协委员、安驰驾校校长胡永乾回乡任村主任,带动回引本村3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通江县政协委员赵阳初、熊纯华分别创办了犁夫生态牧业、健森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等感人事迹受到采访团重点关注。
8个点位,8个先进典型;从巴州区到通江县,从南江县到恩阳区,履职成果帮扶、驻村连户帮扶、界别特色帮扶、创业带动帮扶、社会爱心帮扶……市政协着力探索“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的巴中路径逐渐清晰。
这些点位,只是我市政协系统脱贫攻坚“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中的一个缩影。但管中窥豹,总可见一斑——
系统谋划,明确目标。今年初,市政协三届六次全会期间正式提出,发动政协委员倡议,在全市政协系统启动开展“百企千人帮万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全市1348名各级政协委员、102名政协机关干部投身“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创办实体企业136个,挂包贫困村67个,联系帮扶建卡贫困户7257户。
用心用情,真帮实扶。市政协办公室挂联巴州区大茅坪镇得阳村,28名机关干部帮扶建卡贫困户47户,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硬化村社道路、整治堰塘和水渠,启动50户“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发展中药材等产业500多亩。创新建立手机APP信息综合平台,对带动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帮扶事项、委员帮扶活动轨迹以及贫困户发展变化情况“一网打尽”。
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市、区、县政协开展涉及扶贫协商议政33次、调研视察52次,提交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65件;为贫困村争取项目147个,个人捐赠和协调落实各类资金34850万元,兴办实事好事3926件;开展界别帮扶活动197次,受益贫困群众14300多人次;政协委员创办各类实体企业136个,常年吸纳就业3万多人,流转土地5.7万亩,带动建卡贫困户1096户,户均年可增收1万元以上,宁夏固原、山西吕梁等多地政协专程前来交流学习。
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一种清醒和自觉,这是一种实践和探索,在脱贫攻坚这一广阔舞台上,巴中政协人坚定前行。
“巴中山高,人更高。山行巴中看新路,看到的是巴中脱贫攻坚的思路、信心、定力与勇毅。”不少媒体记者感慨。
“通过亲耳听、亲眼看,巴中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给我们触动很大。”中国政协杂志记者赵瑜这样说道。
和她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四川新闻网记者仲健鸿:“我觉得巴中市每一个政协委员,都在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展示了新时期政协委员的风采。”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映这样评价:“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每一次来到这里,都能看到新变化,特别是老区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令人鼓舞和学习。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笔和镜头对巴中政协脱贫攻坚工作采取的有效做法、取得的新成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不仅他们,早在今年5月,人民政协报社副社长王相伟带队赴我市开展采访调研,对我市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巴中政协的扶贫帮扶氛围好、格局好、力度大、实效明。走了全国市一级的政协很多,像巴中政协这样抓扶贫的,既没有听到过,也没有看到过,大家都做的是功德无量的事,体现了用真心动真情。”
6月28日,《人民政协报》头版以《扶贫难题的巴中“公式”》为题对巴中政协系统参与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进行了长篇报道,5月27日、6月24日分别以《梦想,从这里起航》《青春绽放在秦巴山区》为题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宣传。
“巴中市委、市政府抓脱贫抓发展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决心很大。市政协在巴中加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效。”解洪希望巴中牢牢抓住国家出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大胆探索、积极推进综合改革试验,把改革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脱贫奔康与加快发展全面进步。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既是人民政协固有的政治属性使然,也是坚持履职为民宗旨的必然;既是落实中央、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也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唤和期待;既是理所当为的大事要事,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义务。”市政协主席李树海表示,群众得到实惠,上级充分肯定,社会广泛认同,就是我们持续深入推进“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的不竭动力源泉。我们一定要更加坚定信心,把参与脱贫攻坚作为政协履职的一种政治自觉、一种工作常态、一种为民情怀,全力推进“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一抓到底,持续建功,为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巴中日报)
原标题:奋战在一线助力脱贫攻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