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称中国量子卫星发送无法破解的密码:重要里程碑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2017-08-12 18:18 出处: 人气: 

参考消息网8月11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科学家实现了从地面向在轨卫星的首次量子通信,向建立“无法破解”的全球通信网络又迈进了关键一步。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0日刊登题为《中国向卫星传送了首个“无法破解”的信息》的报道称,8月10日,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潘建伟带领的研究团队的实验总结,他们在总结中表示,这些通信是在中国中西部的地面站和去年发射的一颗卫星之间进行的,传输距离长达1400公里。

这些科学家写道:“以前,长距离(量子)传送实验的距离上限是100公里级。”

与能被暗中窃听的传统通信不同,任何人尝试窃听量子通信都会产生可被量子通信网络用户察觉的干扰。

该研究团队成员、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表示:“中国现在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全球领跑者,并正积极与来自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的该领域科学家合作。中国将在未来5年引领量子空间竞赛。”

上海纽约大学量子物理学家蒂姆·伯恩斯说,这一结果“真的很了不起”。他指出,在中国的这些成功实验——包括6月份从太空向地面的一次传送——之前,量子通信的最长传输距离为143公里。

量子通信在地面网络上的发展一直受到地球大气中颗粒物的阻碍。据彭承志介绍,沿北京与上海之间的光缆进行量子通信将需要30多个中转站。他说:“我们需要在每个站解码信息并重新加密。”

因此,量子物理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天基网络。

“这些实验表明,你可以通过进入太空来真正克服这个问题,”伯恩斯说,“原因很简单——太空是真空状态的,光可以不受阻碍地长距离行进。美国、欧洲和日本多年来一直在尝试这样做。”

这些实验所涉及的耗资1亿美元的“墨子号”卫星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这颗卫星是以中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墨子命名的。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罗纳德·汉松称,8月10日宣布的消息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他也指出仍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我们距离建立全球量子网络还很遥远。这并不是缺失的最后一环,”汉松说,“这些卫星链路需要与本地量子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起来——我们正努力建立这些系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