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华东理工大学
乌鲁木齐到上海,距离近4000公里。在华东理工大学,有一群来自新疆的大学生,虽远隔重山,仍然心系家乡父老,为帮助他们摆脱发展困境,实施了喀热宛公益教育计划。该团队助力“一带一路”,在去年的“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公益创业类金奖。不久前,团队创始人、华理外语学院大二学生木纳瓦尔荣获今年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喀热宛(Karavan)”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驼队”。木纳瓦尔介绍说,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现在的“一带一路”,他们希望搭建新疆与内地的新桥梁,因此取名为喀热宛,并用一只微笑的小骆驼作为团队的Logo。
2015年寒假,木纳瓦尔在新疆轮台县铁热克巴扎乡义务支教。她一个人要教16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六年级,每天从8时到17时,小老师教孩子们数学和汉语,中午吃点泡面和干粮。
2015年暑假和2016年寒假,先后有10多位大学生加入“喀热宛”团队。小老师从3人变成了9人,学生则增长到84人,课程也包含了汉语、数学和维吾尔语。小老师们还自费购买了数学题集、作文书、字母卡片和挂图等教学工具。3次实地授课共教了143名学生,其中有29人考上了内地初中班。
除了实地授课,他们还建起了微信学习群,免费教成年人汉语。目前,有500多人跟他们学习。他们在群里发“每日一句”,配上汉语拼音和维语翻译。木纳瓦尔说,教新疆的成年人学汉语,是为了方便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还能为他们求职提供语言基础。
实地授课需要教室、教具、教材,还有小老师们的交通费用,这么多钱从哪里来?木纳瓦尔表示,资金确实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除了拉赞助、社会捐赠以外,他们还构建了一个平台:电商。电子商务就是帮助新疆的农户卖干果之类的特产。现在,木纳瓦尔高中同学、浙江农林大学的一位学生专门做电商,利润的85%投入喀热宛的公益项目。华理商学院大三学生朱萌萌负责喀热宛的财务事宜。她介绍说,今年暑假,团队要帮助1000多名中小学生,预算需要18万元人民币。团队成员正在为筹集资金忙碌。
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这些时,木纳瓦尔讲了两个故事。2016年寒假,她教的一个男孩子之前从没有读过书。22天的教学结束后,他很高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学了很多东西,维语、汉语的拼音字母我都会写了!”另一次,一个村里的四五个孩子因为接送的摩托车坏了,走了五六个小时赶来上课。看到、听到这些,她说:“我觉得这件事情做对了。”
木纳瓦尔说:“希望喀热宛能帮助那些孩子走出来。喀热宛还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当好一支小‘驼队’。”
第A06:“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