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打假, 少点道德洁癖

2016-06-18 23:41 出处: 人气: 

职业打假人的年龄横跨“50后”至“90后”。他们的江湖,以发现假冒伪劣商品为目标,以知假买假索赔挣钱为目的。他们追逐的,是“退一赔三”、“退一赔十”甚至更高的利润。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有省人大代表认为“职业打假已经成了少数人通过知假买假牟取暴利的手段,偏离了初衷”。(《南方都市报》)

点评:职业打假,道德上的争议且不论,至少在法律上是无懈可击的。法无禁止即可行,打假到底是为了公益还是为了牟利,都不是关键。何况,日常维权之难,更反证职业打假之必要。换言之,不以公益为目的,最终结果却未必有害于公共利益。

日前,保监会召开座谈会,要求以房养老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围。据悉,2015年3月,首款保险版“以房养老”产品推出,但截至2015年底,仅有29户38位老人完成投保手续。武汉试点两年,大多数老人还是难接受。(《长江商报》)

点评:“以房养老”在国外也不是主流,本就不该被寄予厚望。国内更面临房屋70年产权、楼市发展前景、传宗接代思维的限制,“以房养老”响应者寥寥再正常不过。养老,政府的归政府,个人的归个人,商业的归商业,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不靠谱。

一男子乘坐地铁逃票被发现,企图逃走时将地铁工作人员推倒,致其当场晕倒。随后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发布事发过程,并“求众网友一起转发人肉”,引发热议。法制晚报记者获悉,被打员工仍住院观察。(《法制晚报》)

点评:逃票打人,是道德问题,同样是法律问题。道德问题,道德批判即可;法律问题,司法处理即可;地铁方作为当事人,同样可以收集线索。但以官微“求人肉”,似乎又将官方微博当成泄愤工具,这在道德和法律上站得住脚吗?

(原标题:对职业打假, 少点道德洁癖)

netease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