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建设巡视督导为媒体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

2016-06-18 23:27 出处: 人气: 

  早在70多年前,范长江就曾指出,需要说真话、有气节、有认识的记者。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代表了媒体的品质和公信力,影响它们的核心要素是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

  如何锻造记者担道义的“铁肩”?怎样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昨天,在上海市新闻道德建设巡视督导工作启动大会上,新闻界与会人员认为,这需要媒体人的个人素养,也需要新闻道德委员会等外力导引,通过自律和他律,让新闻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对舆论监督者的监督

  上海在全国首批成立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并启动巡视督导工作,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看来,这是上海深入推进新闻道德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社会监督作用。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所承载的,不仅有社会公众的目光,也有媒体人的期望。委员中,社会委员人数是新闻界委员人数的2倍以上。这种人员构成,显示了新闻道德委员会发挥社会各界监督作用的勇气和决心。高德毅说,通过巡视督导这一他律手段,委员们可以深入一线,聆听最真实的声音,更加敏锐地发现短板、捕捉动向、查找问题,从而促进新闻媒体加强自律,清扫新闻界“雾霾”。

  新民晚报焦点新闻部记者范洁于3年前踏上新闻工作岗位,她说,“踏上岗位之前,接受最多的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信念教育,入行后,却不时耳闻‘防火防盗防记者’的社会调侃。”极少数从业者的不当行为,侵蚀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新闻道德委员会的巡视督导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新闻媒体一些诸如“不实报道、标题党、捕风捉影”等现象,杜绝“恶意报道、有偿新闻”等违规行为。

  今年6月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巡视督导组,将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社会调查、通报反馈等形式,前往全市新闻单位实地调查从业人员工作纪律、工作作风等状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树立新闻道德建设榜样

  与会者认为,新闻道德委员会巡视督导既要深入查找新闻道德失范行为,有效监督行业不正之风,也要深入总结和推广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道德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典型,让身边好榜样引领示范新闻界正能量。

  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李芸认为,新闻记者要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中,锤炼敬业精神。解放日报记者在马航失联后漂泊印度洋数十日,终于捕获全球媒体竞相转发的独家新闻。还有不少记者把办公桌搬到基层,蹲点调查数月,挖掘报道了汤庆福、梁慧丽等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道德楷模,向读者展示了基层工作的甜酸苦辣,新闻记者本身也经受了心灵洗礼。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学院从去年组织内训师团队,自主研发“宣传纪律与网络规范”、“安全播出与媒体资产”、“企业文化与职业操守”等课程。台长王建军说,这些课程涵盖了新闻从业人员新闻道德修养、从业规范知识等内容,具有操作性和感染力。

  全媒体时代塑造公信力

  随着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涌现,媒体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被誉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被誉为“无冕之王”的传媒人,如何坚守底线,恪守职业道德,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地传播信息,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而这也是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巡视督导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无论何时,新闻工作者都要恪守职业道德,以真实为生命,不跟风,不炒作。”高德毅说,去年5月,多位媒体记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条微信,称“教育局紧急通知:某某恐怖分子已进入上海,扬言目标为中小学生,教育局要求近期取消一切集会活动……”出于职业敏感和社会责任,媒体记者主动向市教委求证。市教委核实后,在“上海教育”政务微博上作出回应,提醒市民不要误信误传。这些都体现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传媒人的职业操守。

  据介绍,解放日报将职业道德建设融入党报转型发展中,如推出上海观察、伴公汀等各类新媒体项目,用这些新媒体新形态,传递主流声音。同时将新媒体纳入职业道德建设范畴,完善新媒体发稿流程,建立“三审制”,坚决杜绝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报道等“新闻公害”在新媒体平台上发生。上海广播电视台对集团200多个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的详细信息进行梳理、报备,加强新媒体舆情监测和防范,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