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会厌世? 十分关注 2016.7.21

2016-07-23 09:58 出处: 人气: 

栏目名称:青少年为什么会厌世? 十分关注 2016.7.21 - 厦门电视台

  自杀,这种对人生绝望的极端行为,近几年出现了低龄化的现象。成都10岁小学生军训被老师罚写千字检讨后,跳楼身亡;海南临高县13岁男孩因迟到没带书包,被班主任扇耳光后,从学校三楼跳下,摔成重伤。而前不久在厦门,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例。人们在感到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青少年为何也会出现这种极端行为?如何预防这种行为的出现呢?
  已经读高中的女孩小文,整夜整夜失眠,两度割腕自杀,就诊后被诊断为抑郁症。父母认为小文是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抑郁,但医生在与小文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她的压力其实源于父母。每次只要成绩下滑,即使名次只降了四五名,父母就会立刻问她要不要上补习班,要不要找考上名牌大学的堂哥讨教经验。然而,小文的进步却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小文感到压力很大,很想有更大的进步,却反而成绩一步步下滑,觉得自己很没用,学习和生活都没意思,于是想选择轻生来了结痛苦。
  仙岳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主任 李韵:我们比较多见的是 就是学习压力 中国这个环境下 孩子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一个是竞争 同学之间的竞争 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孩子 不是说的家丑不可外扬 到我们这边之后才会和我们讲 在家里面 和父母比较大的家庭环境 比如说有的家长骂的比较多 批评的比较多 总是不够肯定他 他也会觉得情绪不太好 到我们这边之后孩子讲的比较多原因
  今年16岁的男孩阿海,性格比较内向,高二开学时,他跟父母说不想上学了,并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愿与父母交流,抑郁情绪越发严重。无奈之下,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在与心理医生的谈话中,阿海吐露了他抑郁的原因,原来,阿海在学校一直融入不到同学的圈子里,感觉自己被排斥,渴望得到朋友的他感到内心十分孤独。原本尝试与父母倾诉苦恼的阿海,得到的父母回应却是“你为什么不主动”之类的质疑,这让阿海的抑郁情绪更加无处宣泄。
  仙岳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主任 李韵:再一个可能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方面孩子也会有抑郁情绪 去了学校之后 可能没人跟他玩啊 或者是觉得他说话没有人重视啊 或者是人都不理他啊 特别是内向的孩子 就会有抑郁的情绪出现
  近几年来,产生轻生举动的中小学生,并不只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问题少年”,而是有不少成绩佼佼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学生如此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仙岳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主任李韵从自己接诊的情况总结分析,认为因学习压力以及家庭和人际关系产生抑郁情绪,是导致青少年轻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为顺利,缺乏挫折磨砺,在面对逆境时,心理承受力明显不足,以至于孩子不知如何正确应对挫折,严重时就可能产生抑郁。
  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一些困扰 我初一刚刚进来的时候呢 性格并不是那么合群
  也就没办法和同学那么融洽的相处 也就经常会形单影只 会觉得孤独 这对我来说应该是蛮大的挫折
  学生:就是(成绩)没有达到自己心中所预想的那样的话 就会感觉很不舒服 感觉很有挫败感
  那么,谁来帮助孩子们正确对待生命与挫折呢?我市的中小学已经配备相应的师资,并逐渐开展相应的心理课程,例如湖滨中学目前已经有两名专职的心理教师、六名兼职心理教师,所有的班主任都通过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从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都开设心理课程。
  湖滨中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郑银叶:比如说初一初二可能是新生的适应啊 青春期的问题啊 然后呢 交友的问题啊 这些问题都会把它融化在一周一节的心理课上 其实这个课程并不是治疗 这个课程就是以预防为主 以活动方式来进行的这个课 让他们在活动当中去体会冲突 去感受冲突 解决冲突
  不过,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该只有学校单方面的干预,更需要家长的引导。
  湖滨中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郑银叶:家校一定是要合力的 年段家长会上我们都会做一些 比如说这个阶段我们孩子会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来请家长来注意 应该怎么来跟孩子来沟通和疏导 比如说考前我们就会建议家长注意什么事情 有哪些话不要和同学说 应该怎么和孩子说 是一个愉快的方式 这些我们都会讲 还有呢 我们考后会给家长发些这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孩子成绩出来了 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谈这些成绩的事情 你要怎样和孩子谈才会鼓励到我们的孩子 和正确地面对这个分数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问题。有的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只关心孩子智力上的成长以及物质层面的需求,却忽视了孩子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其实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支持他的一是父母,二是老师,第三才是伙伴。所以,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否健康,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家长又该如何扮演好孩子心理成长中的角色呢?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中发现,大部分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清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远远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但想要做到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多家长似乎找不到准确的方向。在心理学方面,通常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的家长,被分为两大类,一是过度干涉。
  仙岳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主任 李韵:过度限制的父母 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问题 我们看得比较多就是 特别是那个网络游戏这一部分 还有写作业玩的时间 那如果父母过度限制的话 就觉得我本来有快乐的地方 结果没有了 我又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去让我变得快乐 那怎么办 我也想不到让我开心的办法 我也开心不起来 情绪越来越低 怎么办 我也想不到任何的办法
  我就选择一种我认为很合理的办法 那就是轻生 我就解脱了 所以很多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还有一类的父母是过度忽略,平时根本不关注孩子在干什么,等到出现问题才来解决。
  仙岳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主任 李韵:那我们经常形容这部分的父母叫“消防员” 或者是“超人父母” 只来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都不管了 那这部分孩子的心情落差是这样子的
  就是我有问题才会来关注我 如果我没有问题就飞走了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你不是真正地关心我 你只关心我的问题 这一部分孩子也会形成一种心理落差 就会觉得我没有情感支持
  家长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良好的沟通是第一步,而家长往往在与孩子交流中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表达的情绪和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
  学生:(你希望和父母聊天聊些什么话题)多聊聊一些课外的东西 不要整天聊天都只聊学习上的问题
  学生:我更希望我爸能跟我聊些人际的 交往那些方面的
  那么家长要如何与孩子达到有效的沟通,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仙岳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主任 李韵:因为现在父母看孩子从小看到大 他习惯的方式是指导你做事情 这个指导的方式是适合在小学阶段的 可以指导你这么做比较合适  这么做比较合适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呢 他有一个独立的心理 他会觉得我很厉害 我应该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这个时候父母要跟他商量着来 说你认为这个问题你认为怎么解决啊 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来一起想办法
  孩子的心理健康除了家庭、学校、朋友以及社会的关心和引导,孩子自身也应该学会找到情绪的宣泄口,学会利用听音乐、运动、聊天、写日记等方式来发泄情绪,不让负面情绪长时间累计,这是预防抑郁的好方法。对于家长和教育部门来说,不但要补齐挫折教育的短板,指引孩子正视挫折、避免极端,还要补上生命教育的必修课,积极引导孩子感知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只有从内而外双重发力,才能彻底驱散心理的阴霾,健康成长。
  (新媒体编辑:汪珉钰)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