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关注智慧“

2016-01-22 19:00 出处:网络整理 人气: 

url:?div=-1,id:0

刘晓明(左)和他的团队研究起项目,加班是常事儿。

鹿道铭本报记者张玮炜

刘晓明,“80后”,当过“白领”,做过推销员、服务生,创立智慧互联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提出“智慧社区”概念……对于他来说,创业永远都是“进行时”,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脑袋里会随时蹦出什么新想法。

刘晓明家在营口,来大连上大学的时候,便开始创业。“那时候没想过这就叫创业,就是为了挣点零花钱。”刘晓明在校园创立“博市生”平台,通过商业模式拉赞助,做活校园市场,甚至一度将全校所有社团的广告业务都聚拢到一起,越做越大。大学毕业后,刘晓明选择留在大连。

工作之初,刘晓明在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家政服务平台的运营。在运营过程中,刘晓明发现,老百姓对于家政服务的诉求特别多。他总结了老百姓最需要的三大类服务:一是传统家政服务,如保姆、保洁、月嫂;二是物业维修服务,如水电煤气缴费、管道维修;三是代订购服务,如订餐、订水、订票等。

2009年,刘晓明找到了新的创业思路,思考能否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推动民生行业智慧化发展。说干就干,刘晓明和他的团队下工厂、求合作,只为做出满意的硬件触摸屏。当时,安卓系统刚刚兴起,刘晓明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终端应用市场大有可为。他在心里问自己,能不能通过一种终端,将各类民生服务延伸到社区里?能不能把所有的社区、服务商资源推到老百姓身边?又如何将产品推广到老百姓身边,不受到排斥呢?刘晓明想到,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广告往往能够吸引人注意力。于是,他将公司研发的终端推广到老百姓每天上班、回家的路上以及楼宇里。

同一年,刘晓明开始着手“智慧社区”手机app应用的开发,他围绕党群教育宣传、计划生育、各种证件办理等政府和百姓的诉求,通过呼叫中心、触摸屏、手机app等载体,将各种服务嫁接到这些载体中,以期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解决各种“麻烦事儿”。

“智慧社区”服务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智慧社区之党政服务、智慧社区之公共服务、智慧社区之社区商贸。刘晓明和他的团队还充分利用做家政平台时的经验,将家政公司和小型超市等资源进行整合,将资源推送给社区老人。

刘晓明觉得,这个行业的排他性特别强,需考量企业的综合实力。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智慧行业的佼佼者,是因为能沉下心,扎下根。2011年,刘晓明和其他2位工作伙伴主动深入社区,他发现这个社区仅有1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却需要处理多达163个工作项目,而且政府部门和老百姓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等。为此,他开始进行梳理,自知要做好“智慧社区”项目,就必需长期了解每一个部门的业务流程,明白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那一年,刘晓明没干别的,就在社区里志愿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老百姓要填什么表,做什么业务,需要对接哪个部门……这些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如数家珍。

刘晓明是一个典型的“乐天派”,创业过往的艰辛和磨砺,他如今都能当做有意思的故事讲出来。其实,刘晓明刚刚做“智慧社区”这项业务时,社会接受程度不够,公司一直在赔钱,资金链缺口成为最大的问题。好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15年公司已小有成绩。“智慧社区”业务不仅在大连的一些街道、社区广泛应用,还拓展到新疆的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哈密市,以及山东省济南市。“一传十,十传百,现在的业务基本都是客户主动来找我,订单已经有点做不过来了。”

[责任编辑:yfs001]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