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东:要特别关注资本账户开放风险

2016-07-20 18:01 出处: 人气: 

  7月13日,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在上海举行“非线性资本流动税与金融危机防范”成果发布会。该项目由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合作,历时近两年,试图为中国资本市场搭建金融危机防火墙,并且在此基础上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其他国际金融体制的系统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鞠建东在发布会上指出:“在实证研究中,我们通过利用79个国家从1973年到2010的跨国年度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不同宏观经济条件下,开放资本账户对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不同。”

  鞠建东具体指出,资本账户开放在一国表现为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实际汇率存在高估,采取固定汇率,美国货币政策由宽松向紧缩转换时更容易引发危机。

  “我们的实证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它表明选择正确的开放时点,对于防范危机有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汇率改革也尚未完成。从外部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处在由松到紧的转变的关键时点。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鞠建东指出。

  此外,项目组在理论上发现,实际汇率存在多重均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的模型是实际汇率模型,因而和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名义汇率是固定还是浮动机制等无关。”鞠建东强调,这个模型表明,即使实际汇率也存在多重均衡:1)汇率贬值预期和资本外流会互相作用、互相强化;2)贬值预期和借贷约束会互相作用、互相强化;3)进一步,借贷约束和生产和消费水平下跌会互相作用、互相强化。这三对互相强化的经济关系,使得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会触发“资本外流/实际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引发金融危机。“因此,为了防范金融危机,最大化社会福利,理论上要求我们对资本的跨境流动进行管理”。

  项目组认为,非线性资本流动税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有了一个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防火墙,使得“资本外流/实际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被阻断。在此基础上,中国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清晰地浮现。

  首先,建立非线性资本流动税机制。第二,改革人民币固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实行人民币浮动汇率机制。更进一步地取消人民币名义固定汇率的限制,从而从机制上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源泉。第三,非线性资本流动税和浮动汇率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完全独立,完全由中国经济实际情况,而不是美国货币政策决定。第四,当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反映了市场均衡,而非线性资本流动税阻断了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时,中国的金融体制可以按照国内经济对金融体制的要求加速改革,可以使得健康而有效的金融体制得以建立。”(国际金融报记者 赵怡雯)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