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南海仲裁结果出炉 美军航母冒大雨闯南海示威(组图)
距离7月12日菲律宾状告中国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只有几天时间,一些势力加紧行动,企图借助这个中方根本不承认的“仲裁”在南海制造更多风浪,向中国施压。
美国媒体最新披露,包括“里根”号航母在内的7艘美军舰船目前集结南海,其中3艘驱逐舰过去两周更是多次“悄悄接近”中国岛礁,向中方展示所谓的“决心”。
6日,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强调“仲裁庭闹剧该收场了”的同时,王毅敦促美国谨言慎行,不采取任何损害中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行动。这被国际媒体解读为“中国在仲裁判决前警告美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7日在记者会上敦促美方停止派舰机抵近南沙岛礁海空域,停止在南海地区“耀武扬威”。图为7月5日,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在南海航行。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书记处29日称,仲裁庭将于7月12日公布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实体问题裁决。在仲裁结果即将出炉之际,两艘美国航母6月18日于菲律宾海展开军事演习,妄图压服中国接受仲裁。
对此,中国官方多次重申,仲裁庭对本案及有关事项无管辖权,不应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同时,中国海军在西沙群岛海域也开展军演。双航母军演都无法“吓阻”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乃至越南只能组成了“口水联军”,而当事国菲律宾,或许没有料到这样的阵势,只是“不予置评”。
另外,美国为了不在口水仗中“落下话柄”,众议院正敦促参议院批准美国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菲律宾提出的南海国际仲裁案或将宣布结果之际,两艘美国航母6月18日于菲律宾海展开防空、海上侦察,以及远程攻击演习。
据路透社报道,6月20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向华盛顿智库表示,希望在东亚展开训练任务的两艘航空母舰,能对任何动摇区域安全的行为起到“吓阻”作用。
约翰·理查森表示,美国派出两艘航空母舰在同一片海域演习的情况并不常见,这代表美国承诺维持该区区域安全的信号。理查德森称,无论是在地中海还是东亚,美国政府向所有的盟友承诺,
美军不允许任何势力危及他们的安全,任何人都不要企图破坏地区局势稳定。美方希望一些国家能够读懂这个“威慑”信号。美国双航母军演显然未成功“吓阻”中国,有美国国会议员表示,应当保证有能力投射“决定性”军力。
美国之音网站7月8日报道,7月7日,美国国会就南中国海争端举行听证。有美国国会议员说,如果中国不遵守仲裁,不遵守国际法和秩序,美国必须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并保证有能力投射决定性军力。
美国参议院“海权与武力投射小组”主席兰迪·福布斯(Randy Forbes)在开场白中说:国际仲裁法庭对中国和菲律宾的海事仲裁做出最后裁决后,全世界只会关心两件事:第一,中国的行为是否像国际体制下的“负责任的大国”;第二,如果中国不遵守裁决,美国如何反应。
福布斯说,对此,美国必须发出明确的强大的信号。如果中国继续藐视国际法和世界舆论,我相信,能确保亚太地区避免陷入另一场灾难性冲突的办法就是美国继续保持在亚洲的存在、继续与亚洲接触,并有能力在该地区投射决定性的兵力。”
国会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亚太事务小组主席邵建隆(Matt Salmon)则表示,仲裁庭的裁决对中国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中国已经表示不接受仲裁结果,他说,应该让中国为仲裁结果负责。
在听证中,众议员们对美国是否有责任协防黄岩岛(美称:斯卡伯乐浅滩)以及美国是否应该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特别关注。“黄岩岛的地位问题”是菲律宾在中菲南中国海仲裁案中的一项重要诉求。
2012年,中国与菲律宾对峙之后控制黄岩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促使菲律宾将中国告上仲裁庭的重要原因。因为美国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甚至无法以观察员身份进入中菲仲裁案的仲裁庭。
对于美国是否应该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提问,威利特和邓志强都表示,加入《公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根据1958年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双方必须参与对方的防卫工作。
对此,美国国务院的副助理国务卿科林·威利特(Colin Willett)说黄岩岛附近是有争议区域,条约对这方面的规定并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条约对船只和人员受到攻击后,美国的协防责任非常的明确。
“海权与武力投射小组”主席兰迪·福布斯提到,众议院本星期已经通过一项决议,敦促参议院批准美国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此前,6月24日,包括麦凯恩在内的美国4名资深参议员已联合发表声明,担忧目前的状况。美国之音网站报道,约翰·麦凯恩等来自两党的四位资深参议员对中国最近在有争议海域的行动以及“单方面加剧紧张局势”表示担忧。他们表示,将坚定支持美国对日本的安保承诺。
这四位资深参议员在声明中说:“当国际社会等待国际仲裁法院对有关中国对“南中国海”过度主权声索的裁决结果的时候,我们还对中国最近单方面加剧“东中国海”的紧张局势表示关切。”
这份声明由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资深成员杰克·里德(Jack Reed),外交委员会主席鲍勃·科尔克(Bob Corker)、资深成员本·卡丁(Ben Cardin)联名发表。新.浪.图.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