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铭记
值得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73年前的今天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噩梦结束,民众欢庆!
这一天,来之不易!
图为当年延安人民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群众大会的情景。
侵华战争
日寇赶尽杀绝,无恶不作
践踏我领土
抢夺我资源
戮杀我同胞
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
变成了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这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新华社发
回望那段屈辱和悲壮的历史
逾3500万同胞伤亡
中国人民
却一刻也没有放弃抗争
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
形成举国抵御外侮的宏大力量
用血肉长城在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书写民族抗战的历史奇迹
我们可以把这四个词讲给孩子
今天,我们该如何向孩子讲起这段沉重但不可遗忘的历史,要孩子记得这光明重来的日子?关于815,我们把这四个词讲给孩子听——
不屈
“卫我河山,浴血奋战,百炼成钢。”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抗战必胜打下坚实基础。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
仍用草根、树皮和棉絮果腹,
靠着一股正义必胜的信念,
他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
直至最后英勇牺牲。
只要一根旗杆和一面国旗,
四天四夜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
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
谢晋元和400战士以破釜沉舟的决心,
多次与日军进行殊死决斗,
为中国军队争取宝贵的撤退时间。
无畏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抗战胜利注入了一往无前的不竭动力。
七七事变爆发,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
佟麟阁指挥将士们死守南苑。
在机枪射中腿部的情况下,
他坚持带伤率部激战,
从拂晓战至中午,头部再受重伤,
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枣宜会战中,
一代名将张自忠身中数枪仍浴血督战,
在49岁的年纪,壮烈殉国。
留下如此豪言壮语: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狼牙山五壮士,
面对敌人步步紧逼英勇阻击,
毁掉枪支,纵身跳崖。
为了中华民族的出路,
死亡,又有何惧?
爱国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无穷的力量。
英雄母亲邓玉芬,
为了支持抗日舍家纾难。
只一句“别惦记家,安心打!”
她把五个儿子送上了抗日战场,
最终全部为国捐躯。
沂蒙“母亲”王换于,
在抗战将士子女无人照顾的情况下,
主动办起“战时托儿所”,
1939年秋到1942年3年多时间里,
四十多名孩子健康成长,
帮助前线将士解除后顾之忧。
她是“人民子弟兵的母亲”,
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
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
给八路军做军鞋、送军粮、救伤员。
在她的精心救护下,
很多身负重伤的战士得以重返前线。
在黄桥东门争夺战中,
民众扛着门板铺板到前线支援,
千家万户赶做油饼、烧饼。
磨坊、烧饼店、小车通宵忙碌,
为战场上的官兵送水送粮。
△黄桥战役纪念馆的一幅铜质浮雕上,右侧是新四军指战员在前线奋勇杀敌的景象;左侧则是黄桥老区人民扛着粮食,推着装满烧饼的小车奋勇支前的场面
前进
14年抗战,中国人民用韧劲、勇气和正义,从沉沦到奋起;新中国69年历程中,中国人民用奋斗、热情和梦想,由苦难而辉煌。
73年前,
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如今,
中国山河壮丽,处处生机勃勃。
抚今追昔,回望走过的路,
虽然充满荆棘,但方向始终向前,
记忆从未沉寂,丹青难写精神。
面对凶悍强敌,
14年抗战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持久战,
但也是一场必胜的战争,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因为有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
因为有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必胜信念;
因为有反抗侵略、维护和平的正义主张。
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
永远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
克服艰难险阻,创造美好幸福。
73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强调牢记历史
并不是要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国人民
经历了战争的摧残
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
我们铭记历史
我们不忘国耻
祈愿世界和平
本文编辑 | 朱怡
文章来源 |
央视新闻《铭记,奋斗!前进,必胜!》
新华社《铭记!73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人民日报《73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