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习式外交,抓住了哪些关键点

2018-06-27 07:51 出处: 人气: 

原标题:习式外交,抓住了哪些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底就任时,中国外交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习近平主政后,采取了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重道义,讲原则,谋共赢。一方面积极改善和稳定中美关系、推动了“共建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重视全球布局,在三个大的战略方向上积极进取:其一,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其二,力推“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建设,稳定周边关系;其三,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促进在合作发展基础上的安全合作。其结果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中国外交由被动变主动,从根本上扭转了一度面临的困难局面。今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记者招待会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习式外交,已然成形。

把握大局,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习式外交的确立,基于对世界局势发展的两个根本判断:其一,世界战略格局正在由单极向多极/多元发展。其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两个基本发展方向,才能抓住战略机遇、持续发展。

中美关系的走向,是左右世界两个基本发展趋势的关键。习式外交紧紧抓住了这一关键点,寻求扭转局面的突破口。作为新兴大国,中国与历史上其他新兴大国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中国并不挑战由发达国家建立并领导的现行世界体系,而是以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积极姿态融入这个体系。其结果是,随着中国实力迅速壮大,中美之间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局面,中美关系也因此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中美之间产生的任何问题都具有世界影响力;世界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中美之间的合作都难以得到管控和解决。避免零和游戏已经成为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共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习近平提出并大力推进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基本战略。其目的就是要在不损害各自核心利益、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上寻求合作,避免对抗。在将两国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制度化的磋商来协调管控两国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在对等基础上共同商讨全球重大关切议题,找出最终解决的途经和方法。

为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习近平采取了包括非传统外交——与奥巴马先后在加州庄园和中南海进行了长达20小时的非正式会谈——在内的种种方式,阐明了中国愿意并且能够在世界重大问题上与美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同时也明确表示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定立场。在2014年APEC会议后,中美两国在环保、能源以及军事互信等重大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双边关系。

“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稳定和发展了中美关系,为中国外交化被动为主动打开了最关键的突破口。

面向世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习近平就任时,中国面临的外交困难局面,主要体现在亚太地区。习式外交顺应了世界向多极/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敏锐地走出亚太,拓展“外线”外交,面向全球布局。仅2014年间,习近平就造访了18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高频度的外交出访节奏,史无前例。

首先,习式外交把握住了新兴大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目标。习近平在就任两年内,旋风般地访问了俄罗斯、南非、巴西、印度等主要新兴大国,在重大战略议题上与各国达成共识,夯实了金砖五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促使金砖国家会议成为一个有实质内容的新兴国家俱乐部。特别是创立了落户上海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这不仅标志着金砖五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而且对打破发达国家垄断、促进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的实质性改革、改变目前世界金融体系的权责利分配严重不合理状态、在重新分配世界经济权重的基础上重建世界金融体系等,都具有长远的重大意义。

同时,习式外交积极出击欧洲和拉美,拓展“外线”外交。习近平就任以来,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在政治上,始终赞同欧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在经济上,支持欧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安全上,积极保持同欧洲在重大关切问题上的磋商与协调。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借参加海牙和安全峰会之机,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四国进行了旋风般的访问,不但针对欧洲最关注的核安全提出了以“理性、协调、并进”为主轴的核安全观,而且倡议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中国和欧洲,要全面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等四个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了中欧交往的质量与内容。

接着,习近平于2014年7月再次访问了“美国后院”——拉美,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纵横联合,宣布与包括拉美全部33个国家的拉美共同体(美国加拿大被排除在外)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创建了中拉论坛,为提升中拉关系搭起了新的体制性平台。中国同拉美国家的整体合作机制呼之欲出。

迄今为止,中国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在2014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时所指出的一样,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已经成型。

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同盟”有本质的区别。成立于冷战期间的“同盟”,其根本目的是对抗。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安全同盟在本质上是封闭的、排他的,盟友关系是不平等的——美国绝对主导,其使命是针对“第三方”的。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目的是合作与发展,绝非对抗。因此,伙伴关系在本质上是开放包容的,不论国家大小贫富,都应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也绝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顺应了世界向多极/多元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全球性延伸和制度性保障,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全球性支撑。

特别关注:习式外交,抓住了哪些关键点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