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高考,为啥男生考不过女生了?

2016-05-25 13:39 出处: 人气: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

  “就教育界的整体状况而言,学生的女强男弱已经是常态。”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邵志芳这样说道。

  相信很多家长也已经注意到了,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女孩都更具有优势。成绩上,她们表现更好,甚至就在以往被认为的女生的学科弱项数学学习中,她们的表现同样不示弱;班级管理上,女生干部更多,她们往往执行力更强,更能够适应处理复杂的综合问题;心理上,女生表现得更为成熟……她们成绩优异,伶牙俐齿,擅长组织活动,是学校里的佼佼者。

  女生高考录取比率上升,男生处于弱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呢?究竟该如何“解救”我们的男孩?

  针对高考成绩性别差异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邵志芳副教授开展了“近10年高考试题难度的性别差异研究”。

  最近,中国教育报记者就专访到了庞维国、邵志芳两位老师,快跟小编一起看看他们眼中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现状、成因和应对策略吧!

  高考里,男生考不过女生了,男孩“全面”落后,你注意到了吗?

  2015年在安徽大学召开的一场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与会的各大学校长、文学院院长对大学文科普遍存在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都表达了深切的担忧。南开大学中文系2015年招收82位学生,当中仅有10余位男生;北京语言大学女生比例则高达83%,校方甚至坦言自主招生“就为了招男生”,不然男生更少。

  “以前大学录取的新生里,男生比女生多,这个问题还不太突出。进入以新世纪以来,女生表现比男生好,引起人们的反思。”庞维国指出了这样一个现象,他的团队长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关注认知的性别差异是心理学的课题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

  “中小学阶段男生多而专科、本科、硕士阶段女生多,凸显了‘女强男弱’的局面。”邵志芳介绍,就教育界的整体状况而言,学生的女强男弱已经是常态。反映在高校攻读各学位的女生人数上,除了女博士生仅占36.93%不足半数之外,女硕士占51.65%,女性本专科生达到52.12%。但在基础教育层面,女生总人数却少于男生,全国高中女生所占比例为49.98%,初中和小学生比例则不超过47%。

  同样的,近年来,“状元郎”向“状元花”转变的趋势也已突现。“笔者对高考状元的统计发现: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状元郎’已成过去式,‘状元花’则更为贴切。”孙云晓在文章中曾写道。

  其实,在2010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就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并且提出男孩危机,其实是教育危机。在他看来,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男孩危机负有第一责任。一个教育体制的好坏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使男孩和女孩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就是拿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有专家认为,在高考中显现出来的这一危机同样存在于中小学乃至大学学习当中。

  “人们一般认为,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 在对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的性别分布进行了统计后认为,有专家这样指出,大学男生学业落后的范围是全国性的。“男生的学业落后现在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男生的学业成就远远落后于女生。”

  甚至有人提出,男孩的社会适应也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劳动力市场正逐渐向知识型和服务型社会转变,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将越来越少,其重要性也将日趋下降。男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先天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正如学者所言:“在职场上,技术第一次使得男性的睾酮催发的肌肉优势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继而变成了无关紧要,现在甚至成了一个缺点。随着以服务和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不断崛起,人际关系和完成多重任务的能力成为职场必备,而这些都是女性的专长。”

  为什么男生逐渐在高考中落后了?

  原因一:女孩教育同样受重视,“男孩危机”西方国家早有

  【状况】女强男弱,西方国家早有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就有出现了这种现象。

  2009年,布林等人对8个国家的教育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减少,美国男女学生的差距从1947年开始缩小,到1979年,大学录取新生中女生比例超过男生,并持续扩大。一项2010年的外国研究指出,加拿大高校录取的女生和男生比例出现显著落差,女生比男生高15个百分点之多。其他发达国家学者也有类似的发现。

  【专家解读】男孩女孩都是宝,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进步

  在一个家庭里有多个孩子的情况下,受千百年“重男轻女”传统思想影响,家长往往优先保证男孩接受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子女数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强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将孩子送进大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宝,对女孩也会创造条件让她读大学。这将会开发出一半人口的智力资源,也将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许多人对于大学录取女生超过男生的评价是负面的,将其归咎于传统教育和考试中的弊端,这未必妥当。

  原因二:随着高考录取率发生变化,男女录取比也会发生变化

  【状况】成绩差的男生多,被淘汰的也多

  “在应试教育之下,男‘差生’越来越多,女‘优生’也越来越多”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表示。

  当前,上海高考录取率已达八九成,成绩差的学生中男生比较多,被淘汰的也多,所以总体上女生占优势。这种现象也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专家解读】录取率大于50%时,被录取女生多于男生

  男生和女生认知能力存在差别,男生个体差异大,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而女生整体较稳定,很好或很差的人数相对较少。

  如此一来,随着高考录取率发生变化,男女录取比也会发生变化。假定男女生平均成绩完全相同,当录取率为50%时,男女录取人数各占一半;录取率小于50%时,被录取男生多于女生;录取率大于50%时,被录取女生多于男生。

  这些年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扩招,高考率取率大幅提高,这是大学新生中女生多于男生的重要原因。

  原因三:学科优势被消解,女生数学也不差

  【状况】男生优势能力较难考察,女生在应试中更“吃香”

  “现行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禁锢在几十平米的空间,以专心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作为以’奔跑’为性别特征、习惯在实践中学习的男生,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根据相关研究,女生在语言、识记、表达、运算等方面优于男生,现行考试制度,能够考察的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而男性具有优势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优势因为种种原因却难于考察。”有老师这样指出。

  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加文(理)科综合”,俗称“3+X”。3加X科目改革之后,高考科目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各占150分,在总分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三门中语文和英语两门为语言类科目,客观上对女生较有利。

  【专家解读】语文英语女生具有认知优势,数学方面男女旗鼓相当

  当前高考科目普遍以语文、英语和数学作为主要科目,研究发现,在语文和英语两门科目上女生较男生具有认知上的优势,而数学方面男女旗鼓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考成绩性别差异。女生语文和英语两科成绩较好,而男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在逐渐消解。

  例如雷新勇2007年对上海高考英语测试成绩进行性别差异分析,发现男生平均分比女生低14.85分,相当于英语考试分数标准差的65%,充分说明男女生在英语语言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

  有学者研究发现,对语文而言,除了理解能力外,女生在语文识记、分析、评价、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均优于男生。

  就数学而言,男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创新意识方面优于女生,而女生在数据处理、运算求解、应用意识方面优于男生。总体而言,女生的优势体现在言语、知觉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男生的优势体现在科学、机械推理和空间能力等方面。

  但要改变考试科目,比如不考英语,或者加入男生占优势的物理,并不现实,在考试方式和题型设置上照顾男生也未必可取,为了“拯救男孩”而采取人为的“扶持”政策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

  原因四:完全以高考分数决定录取,招考模式致失衡

  【状况】没有设置更多文科专业,工科院校女生增多

  广东商学院主管招生的副校长于海峰在12年曾表示,在10年前,该校是男女对半,或者男生稍多。但今年女生成了男生的2倍,而且在过去男生占主导的计算机类专业和数学类专业,女生比例也逐步增加了。

  并且,近年来,工科大学也呈现出女生增多的状况,“这些年,学校的女生的确多了起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关负责人今年5月表示,我们男女生的比例目前是3.5:1,十多年前的女生比例更低,为7:1,逐步过渡到6:1、4.5:1。在专业设置上,学校没有设置更多的文科专业。

  【专家解读】建议逐步探索在部分院校和专业加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完全以高考分数决定录取的招考模式,是导致一些院校和专业性别失衡的制度性因素。

  在欧美许多国家,包括如哈佛、耶鲁等一些世界顶尖大学,在招生时对生源的国别和地区、种族、性别等都有一个相对的比例分配。由于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不完全看考试分数,因此可以按一定的名额来自主决定录取。在这种录取体制下,招生人员就可以根据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来录取新生,比较少出现性别比例与专业需求过于失衡的情况。

  当今中国在普遍实行平行志愿高考录取模式的情况下,无论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录取新生基本上完全取决于志愿报考者的分数高低,高校很少有自主权。有些外语院校无法也不敢录取分数稍低一些的男生,导致部分院校的性别比例过度失衡。

  高考改革可以怎么改,这事儿专家怎么看?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英语试卷中适当引入逻辑测验题

  一个可能的改变措施在于,在考试中加强未来社会发展急需的多种能力考核。比如,在高考以及硕士入学考试的英语试卷中适当引入逻辑测验题,这样英语考试就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能力测试,对学生的能力考察也会更为全面。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招生人员就可以根据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来录取新生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不完全看考试分数,因此可以按一定的名额来自主决定录取。在这种录取体制下,招生人员就可以根据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来录取新生,比较少出现性别比例与专业需求过于失衡的情况。要维持中国高等教育部分院校与专业合理的性别比例,或者是降低外语科目的分值,或者是在英语试卷中适当引入逻辑测验题,而更根本的是逐步探索在部分院校和专业加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男孩危机”如何在教育中得到解决?

  方法一:改变传统评价模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模式往往将“规矩”、“听话”放在第一位,男孩子好动、好奇的优点,在评价制度面前,成了致命的弱点,这些孩子不得不收敛起自我个性,学会驯服和听话。久而久之,错过了天性的舒展、最佳的人格发展阶段。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照顾孩子的天性实行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评价,允许孩子张扬个性和活力。要让多元化、个性化教育评价落到实处,建立针对男孩子的管理方式,允许他们“闹一闹”,允许他们张扬个性和活力,多一些转化和爆发的机会,多一些耐心期待。不应只盯着男孩子的缺点,更看他的优点;多与他沟通,与学生、任课老师携手尝试鼓励他。

  方法二:引导男孩学会自律

  男孩往往更好动、更不服从,应试教育强调纪律服从和知识灌输,这种他律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甚至引来孩子的反叛,更好的办法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提高自律的能力。

  我们在孩子面前所做的一切都会深深植入孩子的内心,责骂、威胁和喊叫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规矩,父母和老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示范。并且给予孩子正向的激励,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给予他称赞与奖励,鼓励孩子将好的品质坚持下去,引导男孩们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质。

  方法三:女教师评价有利于女生,发挥男教师的价值

  有女教师提出,就算她关注幼儿的性别差异,由于自身的性别特征,在组织活动时,也会在无意中忽略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男生、女生统一评价,而这些评价更有利于女生获得积极认同。由此可知,教师队伍的偏女性化,也许会在无意中,制造更利于女生获得好评的机会,从而剥夺男孩早期获得赞许的积极影响,使之成为高考成绩“女强男弱”现象的一个隐性影响因素。对于男生女生成绩差异的研究,不妨从教育的起点上找找原因。

  方法四:接受男生的成长期

  应试教育忽视男孩早期发展落后于女孩的事实。研究证实,在幼儿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都落后于女孩,如有研究显示:3.5岁女孩的大脑语言区相当于5岁男孩的水平。英国学者杰夫·哈曼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在学业压力不断下移的今天,许多男孩已经跌倒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更加接受男生成长期更长这一现象。

  根据 中国教育报 《男生考不过女生?——对话“近10年高考试题难度的性别差异研究”课题负责人》 整理

  本文编辑 | 赵天骄 许叶楠(实习生) 田立鹏(实习生)

  责任编辑 | 赵天骄

  伴读: 孩子的教养,只在乎生活的细节

  如果有人说咱们的孩子“没教养”,咱们家长一定会气得爆炸!因为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否定,也是对孩子家庭的鄙夷!

  其实,我们自己也很厌恶“没教养”的人,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没教养”。那么,怎么才能避免“没教养”的情况?成为受人称赞的“有修养”呢?关键就在于——父母的修养,便是孩子的教养。父母怎么样,孩子就是怎么样。生活中点滴的细节,父母们平常的举动,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时刻。

  所以,孩子的教养,与贫富无关,只关乎生活的细节。听听今天的伴读故事,小编与你分享一起有关孩子的教养的故事。

  

  录制:楚小静

  发布招生政策,交流招生信息,加入我们的qq群,鲤鱼姐姐在这儿等你!

  加群请输入验证信息:孩子姓名+学校+班级+家长联系方式,完善资料后申请入群。扬子幼升小?家长QQ群:554793925扬子小升初?家长QQ群:275024988

  扬子中考?家长QQ群:264049402

  扬子高考?家长QQ群:276144952

  “招考部落”是扬子晚报官方教育内容发布平台,是扬子晚报教育记者团队为您打造的升学服务平台,从上小学到升初中,从中考到高考,我们不仅为您提供最新最快最权威的信息,还将为您设计最贴心最专业的服务。

  来源:中国教育报

  

  加载中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