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扇形管理模式打造“三商型”团队

2016-06-25 10:08 出处: 人气: 

党旗飘扬,承载着95年的光荣历程;法徽闪耀,诠释着全市法院干警的无悔忠诚。今年以来,鹤壁市两级法院切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警思想作风进一步转变,司法为民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优秀党员法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本报从今天起推出鹤壁法院“迎接建党95周年,争做优秀党员法官”系列报道,展示该市法官在攻坚克难中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风采。

□记者李杰通讯员李瑜娄成明

自去年5月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鹤壁市淇滨区法院作为服务鹤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基层法院办案压力陡然增加。该院民一庭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紧紧围绕司法体制改革主题,努力打造“法商、智商、情商”兼备的审判团队,化压力为动力,圆满完成各项审判任务。

2015年,该庭现有法官两名,审判辅助人员6名,全年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750件,比2014年增长近1倍,审结677件,结案率90.27%,其中调撤率达到63.1%,服判息诉率93.65%,全年没有信访案件产生,在全院6个民事审判庭中审判指标位居第一。淇滨区法院连年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中办理活动”先进单位,被省高院、济南军区法院联合评为“2015年度送法进军营先进集体”。

抓管理、重质量、提效率,以创新提升审判质效

该庭始终把审判质效提升作为庭室管理的第一任务。该院党组成员、民一庭庭长李志兴作为该审判团队的审判长,切实加强庭室管理创新,突破“案多人少”的瓶颈。

抓管理。创新“1+3”管理模式,1是指由庭长和副庭长两名具备法官资格的法官;作为主审法官,各自带领3名审判辅助人员开展工作。简易程序案件由主审法官各自独立审理;对于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则由庭长担任审判长,副庭长担任审判员,从法院陪审员库中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对于审判辅助人员大胆管理使用,每名辅助人员以其特长负责某类型案件的文书送达、庭前调解、甚至简单司法文书的草拟工作,再由审判员修改后审核签发。这样形成一种扇形管理模式:撑分开来是五个手指,能够各个击破,对辅助人员也能体现出术业专攻的优势;合起来是一个拳头,聚力处理疑难复杂案件,实现了“简案快审,难案精审”的效果。去年5月,该庭调解审结56名辖区某煤矿工人劳动争议纠纷案,及时化解7起争议激烈的业主起诉某国有企业延期交房案,切实发挥该模式的优势,最终使争议复杂的系列案件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重质量。善于找准案件矛盾的症结所在,宁肯“刮骨疗伤”,也决不搞“拔箭头”疗法,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在案件处理中,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借助律师、人大代表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力量,或者积极找其他替代性解决方案不厌其烦地从根本上来化解纠纷。该庭在办理刘某等3人起诉某设备公司劳动争议案件,刘某3人在担任公司销售员因业绩不理想一年后被辞退。辞退后3人向公司追要经济补偿金,在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办案法官没有一判了之,而是多次深入该企业走访,用情理法多角度与公司法人沟通,最终让企业主动履行了义务。

提效率。该庭积极采取模板式裁判文书制作、庭前会议、诉调对接等方法,缩短办案周期,提高结案效率。如在办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案件时,包工头张某授意一名农民工到楼顶作势跳楼,向政府施压,办案法官迅速赶到现场严肃批评了张某和农民工的做法,并立即召集开发商和建筑商到场,现场调处纠纷,让开发商先行支付工资款20万元,及时化解了纠纷,平息了事态。

牢记司法为民,所办每一起案件努力让群众满意

作为该院民一庭法官,每年需要处理300起以上的案件,有时会面临着当事人的威胁、缠闹,家人的不理解等难题,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质疑等诸多压力,怎样调节心态,在本职岗位上做好一名法官?该庭法官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所办的每一起案件努力让群众满意。

2015年11月份,年仅18岁的打工妹小雪、小红到法院起诉市区某饭店老板张某,各自要求给付医疗费用1万余元。起因是小雪7月份应聘到该饭店做收银员,干了一个月后小雪不辞而别,后去饭店讨要工资,与老板就工资问题产生矛盾。于是,小雪带上几个朋友在饭店营业期间几次到饭店讨薪,并且在网络贴吧上发布饭店拖欠工资的言论。双方矛盾激化,张某一气之下将小雪打伤。小雪报警后,张某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罚款300元的行政处罚,小雪的工资也经劳动部门调解解决。但医疗费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小雪诉至法院。

民一庭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办案法官在认真审阅卷宗后,认为该起案件事出有因,双方均存在过错,于是对双方进行了适度的批评教育,使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使该案调解结案。店老板向受害人家属进行了赔礼道歉,并向小雪赔偿医疗费共计1万余元,双方握手言和,均对法官的工作表示满意。

在审理该案中,法官教育用人单位应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同时引导群众应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祛除浮躁心理,对社会和谐稳定起到良好教育意义。该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第七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

理”系列涉农维权活动典型案例。

创建“三商型”审判团队、争做合格党员法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院民一庭始终坚持把政治业务学习作为立身之本。该庭干警平均年龄32岁,党员干警占全庭人数一半以上。该庭认真落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体要求,提出创建“三商型”审判团队、争做合格党员法官的口号。“三商”指作为一名合格党员法官,要具备法商、智商、情商。法商是指提高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智商指学习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处理各类案件的能力;情商指具备司法为民情怀,了解风土民情,妥善处理矛盾。

2015年,该庭在办理聂某起诉儿子要求增加扶养费案件中,年过7旬的聂某年轻时和前妻离婚,他与前妻所生的儿子聂峰(化名)长时间感情不和,在近7年时间里父子俩子打了3场官司,除了划分耕地纠纷之外,还要求儿子尽赡养义务。2013年,法院调解之后,2016年春天,聂某又以支出增加为由要求聂某增加扶养费用。聂某认为老人是故意找事,发誓坚决不同意增加费用。

办案法官李霞波认识到这是一起特殊难解的家庭矛盾,除了适用严肃的法律办理之外,还要开动脑筋,灵活施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儿子化解心结,让老人感受温暖。于是,办案法官多次到聂某家进行走访调解。当了解到聂某现在外边租房的情况后,法官来到聂某家里,严肃批评了聂某的做法,向他讲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并结合古代孝子的故事来感化聂某,一次做不通工作,隔几天再来。最终使聂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儿子主动将老人接回家中赡养,父子俩重归于好。“三商”法官化解家庭难案的故事悄悄传开。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分享给小伙伴们:

中国新媒体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xmtjuj.cn中国新媒体版权所有
邮箱:3084195672@qq.com QQ:3084195672

中国新媒体是大型新媒体新闻网站,中国新媒体以聚焦新媒体的新闻视点为目标,重点挖掘新闻源和新闻点即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