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http://www.zhgxmt.cn):【十九大代表风采】记者许静:脚上沾满泥土 新闻才会接满地气
许静,女,汉族,1981年3月出生,2001年12月入党,四川日报行业新闻部副主任。2014年10月,所写稿件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一等奖”;2014年10月获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优秀选手称号;2015年2月,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四川日报许静在“新丝路 新川企”高峰论坛上现场直播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3日讯(记者 李丹)“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或许是每一位记者的“初心”。但能在“社会多变迁”中,数年如一日坚守着实不易。加持中国新闻最高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在身,许静没有骄傲,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更重的担当。在她看来,党报的记者,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应是党和人民之间的通信兵:既传递党和政府的主张,也反映人民的心声。而优秀的新闻作品,是用脚踩出来的,只有脚上沾满泥土,新闻才会接满地气,内心才会充满感动。
四川日报许静在可可西里采访电力“天路”
走进生命禁区
濒临身体极限 见证光明在可可西里延伸
2011年夏天,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整条线路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直流线路第三标段成功穿越青海玉树境内可可西里无人区,率先实现全线贯通。
为了采访报道,许静来到了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海拔5500米、温度零下几十度,让刚下飞机的许静遭遇了剧烈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剧烈呕吐,昼夜难眠。是回去还是留下?许静选择了坚持,可这坚持并不容易。采访中,许静和电力工人始终在一起,翻山越岭,过河钻洞。
“那段时间确实非常艰苦,但从没想过放弃。最难受的,是在那期间,把我从小带大的姥姥走了。”许静充满了内疚,再次面临两难的抉择,回去尽孝还是留在当地敬业?在海拔5500多米的五道梁兵站,许静朝着老家的方向磕了3个头,手里紧紧拽着那张回家的机票。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